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论小学语文增量阅读策略2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论小学语文增量阅读策略2

作 者:殷 荫 (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1237)

摘   要: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可见,阅读其实本可以让人快乐,让人收获;阅读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帮助我们成长。当代小学生应该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阅读量,实现阅读的量变影响质变,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本文笔者就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量,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量阅读;阅读习惯

引言
阅读是我们与书籍的对话,是我们与外面世界的对话,也是我们与自己内心的对话,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成长。但是如何让阅读助力小学生成长呢?小学语文教学课标就指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强调要让学生多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良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量,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对此,笔者以为我们首先应该从兴趣出发,其次从阅读文本出发,再者是从家校结合出发,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下面笔者重点围绕这几方面进行论述。
1、激发阅读兴趣,先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内在动机,也是学生阅读动力所在,缺乏兴趣的阅读,只会是"赶鸭子上架的无效阅读"。因此,在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要求之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先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喜欢阅读,再去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提高阅读量。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激活阅读兴趣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比如用带有悬念的故事来吸引小学生。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更喜欢故事里描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情节,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内容,那么学生自然能够精神抖擞的面对阅读,甚至想要迫不及待的听一听我们讲的故事。比如《吹牛大王历险记》《格林童话》《查理九世》等,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都会踊跃去学校图书馆借书。
2、推荐读物,让学生知道阅读什么文本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会有所不同,阅读的需求也自然不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阅读需要,给他们推荐适合的阅读文本,从而让他们知道阅读什么,喜欢什么样的读本。当学生慢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读本后,就能够自主选择阅读文本,从而形成一种自主阅读意识,自由选择阅读材料。所以,前期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文本,推荐阅读材料。对此,笔者以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给学生推荐文本。
一是举例式。这种文本推荐方式主要依靠课本教学内容,以课本为根本,结合课文中的材料,做一些列举和补充。比如在学习《羿射九日》前,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关于后羿射日的典故,看一看相关的图书和寓言故事,了解有关讲述太阳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起到了预习的目的。
二是捆绑式。所谓捆绑式阅读推荐实际上也是一篇带动多篇的阅读推荐形式。通过学习了一篇文章,能够给学生推荐许多相类似的文本。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办法,"捆绑"在一起,来扩大课外阅读量。如教《丑小鸭》这一课时,教师介绍了选学读本《卖火柴的小姑娘》、《海的女儿》让学生阅读,通过此类相似性文章的阅读,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快速提高,阅读能力也自然会有所提升,阅读效果更好。 
3、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家校影响力中学会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影响力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因素"。影响力可以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也可以是一种学习的氛围,当学生置身于阅读的氛围中,时时被他人的阅读习惯所感染时,自己也会变得更主动的学习和阅读。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家校结合,以学生为主阵地,以家庭为依托,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学校,笔者以为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书香校园,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从班级着手,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让学生走件校园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走进教师,就能够感受到快乐的阅读氛围。而对于家庭而言,笔者以为父母应该带好头,做好榜样的力量,比如和孩子一起读书,每天花一个小时陪孩子读书,针对书中的一个问题可以展开论述,和学生一起探讨,感受阅读的快乐。甚至家长还可以示弱,“假意不懂”,让孩子给自己讲一讲书中的内容,让孩子自己当一当小老师,体会阅读成功的喜悦。另外看报、上网、饭桌上的礼仪等都是家庭阅读的好材料,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定能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走进阅读空间,尝试成功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从而更愿意阅读,更愿意多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4、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保证多去读书,也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变得既有量也有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是保持学生阅读后劲不可或缺的手段。对此笔者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比如阅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朗读比赛等活动;或者搭建"我爱读书我爱谈"平台,每天晨读课上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谈谈自己读书时最感动的情节,或把最有趣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将阅读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好读”、“我会读”,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 
结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让人更有涵养,更有品味。而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蜜蜂采蜜,能酿出醇厚的蜜汁。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阅读,主动阅读,从而大量阅读,有效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终身学习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林杨宇.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3).
[2]张永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五种方法[J].青春岁月,2010(3).
[3]何玉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引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8).
[4]一种理念,一种力量——基于"增量阅读"的教学实践[J].汪滨.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