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传承礼教 润泽校园——小榄镇绩东二小学校园主题文化建设的构思

传承礼教 润泽校园——小榄镇绩东二小学校园主题文化建设的构思

作 者:李彦峰 (小榄镇绩东二小学,广东 528415)

一直以来,绩东二小学秉承着“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文明 守纪 勤奋 活泼”的校风,“勤学 刻苦 多思 多问”的学风。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说:传统文化不进校园,中国人的重心就会漂移。基于此,为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学校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有礼绩东二”为发展目标,确定打造以“礼”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此撬动学校的发展,以积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浸染出温文尔雅、谦谦有礼的学子,实现学生内涵和外显气质质的飞跃。
优化校园环境,营造“礼”学氛围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具体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一个人只要懂得了“礼”也就懂得了做人。为让师生置身芝兰之室熏染馨香,我校确定了以“礼”文化为主线,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优化。
走近校园,先闻“礼”香。绩东二小学正大门外侧,显眼处,将会是我国圣人先贤的故事以及那小篆“礼”字,让人倍感古雅,如馥郁花香沁入心扉。
置身校园,身受“礼”教。入门左侧文化廊,将以复古风格呈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学风、师生作品、师生获奖等;右侧文化廊,将是礼、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传统美德的诠释与故事;运动场文化廊将是我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的延续及文明体育竞技运动精神的名句与故事讲述;洗手间、绿化区、读书吧、各功能室场将是学生才学、创新、合作、文明有礼的集中展示,学校将组织学生围绕各自功能,紧扣“礼”文化,进行文化环境布置;教学楼每一层走廊横梁处、楼梯间的文化布置,将有这样的设想:各楼层设不同的主题,《弟子规》、《论语》、《大学》等,一般以名言名句和短小故事呈现。现在部分环境优化已经完成,整体布置估计在假期进行完善,届时会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景。
身入教室,心随“礼”行。我们现在已经做到的是“一月一室一主题”,紧扣“礼”,学校将根据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每年级每学期的学习主题,各班级在年级主题系统安排下,确定每月的班级主题,进行系统学习、阅读、实践,并将学习成果展示于教室内墙与外墙,做到让每一面墙都在说话。
在这大环境下,学生每天耳濡目染,礼的教育润泽心灵。
构建精神家园,扎实“礼”学育人
学校致力推进礼的教育,仅有外在环境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内在的学习实践体验,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才是“礼”得以推进的关键。为此,我们在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同时,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礼”学校本课程的构建探索与学习实践。
经过这两年的学习、体验探索,我们确定了一二年级以《弟子规》《三字经》、三四年级以《论语》、五六年级以《礼记》等经典读物为教材,形成了“礼”育理念下的“四礼课程” (即“明礼意、有礼貌、懂礼节、讲礼仪” )探究体系,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多样课程资源。
我们更发现了班会课的主题学习、少先队广播站的每天一主题的小故事讲述、“四礼课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是学生学习领悟的主要渠道,有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每次集会、各种典礼活动的举行、实践作业的完成是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的主要阵地,校报、班级教室主题文化墙的布置则是学生学习、实践体验后的骄傲展示。
校本课程的确定是学生“礼”精神家园的基础,而后的种种学习、实践、体验活动环节,便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习礼、明礼、懂礼、讲礼的过程中完成了“礼”精神家园的构建。
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构建过程,我们发现学生的的确确文明、有礼、优雅了。
形成文化制度,抵达“礼”学彼岸
有了外部的熏陶,内在的扎实学习,“礼”本已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可怎样才能使之茁壮成长,深深扎根,我们想就应该要随了“礼”最原始的一个做法:礼制——也就是学校要制订一系列的“礼仪制度”。
包括针对各班教室卫生、桌椅摆放、上课纪律、各种集会、“出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升旗仪式等制订了严格的文明、纪律要求;针对进校门、见到老师见到客人打招呼、上下楼梯、课间玩耍、衣着、红领巾佩戴、吃饭、讲话、孝顺、谦让等制定了合适的文明要求;同时设计了详细的班级和学生个人的一周“德育”量化评分表;根据这两份评分量化表进行“文明班”“四礼学子”的每周一评一表彰的评比制度!
用这制度来规范、巩固师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交际等行为。这几年的探索,证明了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置身绩东二小学的校园,每一面墙都在诉说着学生的学习收获,每一棵树都在讲述着师生的学礼故事,每一条长廊都在折射着先贤的智慧美德……可谓是步步是美景,处处是教育。沉浸于此,我深信,走出校园的将会是优雅有礼的彬彬学子!
作者简介
李彦峰,男,绩东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