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作 者:毕伟伟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中学 264300)

摘   要:本文就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及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目的在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生物课程隶属于自然学科旗下,是一门研究生命本质与自然规律的研究类学科,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习,能够更好的理解生命起源,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公布实施,提高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核心目标,需要因其教育部门与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及特征
1.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
生物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基础理论、抽象概念、实验技能的系统学习,逐渐掌握生物知识技能,最终获得正确价值理念与良好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通过对生命现象得分析解读,学生能够理解新陈代谢、细胞复制等理论概念,进而养成良好生命观念;通过对生物议题的归纳、总结,能够获得良好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演绎、解读,明确其中蕴含的生物知识,最终获得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生物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够对社会事件做出理性思考与判断,最终养成科学社会责任。
2.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特征
高中生物课程因其学科特点,在进行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时候需要围绕如下几个特征展开研究:综合性,即生物学科涵盖多种类型知识,在进行系统学习的时候需要从整体出发;延展性,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随着知识的积累延续采取对应的学习方法;终身性,生物核心素养培育是学生未来成长的所需必备的品格与个人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现实社会发挥个人所长。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培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长久、系统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培育工作。高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生物教学特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通过理论知识的渗透传授对学生进行生物素养培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就当前高中教学现状而言,生物课程设置并未充分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展开,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生物知识过于抽象、枯燥,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其中蕴含深意。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走入高中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生物求知欲、探索欲,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生物防治"知识时,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周边水污染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水污染的危害,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传授对应的生物防治措施,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2.设置教学情境培育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指的是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上的理性思考能力,有助于对生命本质、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解。理性探究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活现象、准确评判社会问题,进而获得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高中教师在进行探究能力培育工作时需要做好教学情境设置工作,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以此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例如在传授"光合作用"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观察身边的某个绿色植物,认真记录植物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设计光合实验,做好通过与记录结果的比对分析及小组讨论与学习,明确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的深层联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乐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养成良好的生物探究能力。
3.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作为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始终,高中生在进行生物基础知识学习的时候就是探究生命本质及自然现象的过程,高中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堆叠分析能够准确了解生命起源与自然魅力。为了养成良好的生命观念,生物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知识特点选择对应的教学方式,以此获得最佳生物学习效果。生物教师在遵循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到一起,将抽象概念简单化、生活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生命形式,领悟生命深意。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相关知识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比拟为个人,将手拉手连在一起的人们看作"蛋白质",两个拉手的人则看作"二肽",手拉久了出的汗则看作"脱水",最终"脱水数"也就代表这个蛋白质的"肽键数"。通过这种比喻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了蛋白质组成及结构,同时还降低了这一抽象概念的理念难度。
4.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责任意识
生物学科就整个高中教育而言属于基础科目,其理论知识遍布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灾害、疾病灾难等社会现象都离不开生物知识,因此学好生物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生物课程的社会责任在于指导学生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领略其中蕴含的生物深意,并对生命现象给出科学解释、合理分析。鉴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社会责任,通过对生物知识的梳理、学习,实现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带领学生领略自然生态奥秘、树立环境包含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生物知识,进而获得最佳生物教学效果。
三、结语
生物核心素养培育是一项艰巨、漫长的教学任务,需要学校与教师的相互配合,为了获得最佳培育效果,在日常生物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设置教学情境培育学生探究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责任意识,进而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本鑫.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8(14): 68-69.
[2] 蒋桂林. 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 中学生物学,2015(10): 9-10.
[3] 李立东.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髙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7(29):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