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学素养是我国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文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对我国社会的历史及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专业特点,现状问题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分析研究,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找到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共鸣,开展更加丰富的课下文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文学知识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教育方式和模式,运用更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中职语文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完全凸显出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实现高效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文学素养;培育
我国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和历史,这些都是人类的瑰宝,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语文教学才能对中国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但是从现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情况可以看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受到自身兴趣爱好以及文学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学相关读物阅读量较少,造成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学素养不足。缺乏文学素养,不仅会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慢,缺乏文学素养也会对毕业学生在企业中工作的行文和表达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应对激烈的市场就业环境。
一、 中职语文教学学生文学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
1.1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教学工作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要求,设置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在激烈的社会就业活动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就业不仅要求具备熟练的就业技能,还要求具备较高的道德情操,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也要具备一定的行文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以上这些能力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专业技能只是他的敲门砖,如果学生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我国的历史和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因此在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应该引起相关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1.2 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现阶段的社会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等合作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与表达,只有通过高质量的表达才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显著提升在社会中工作的工作效率。一个社会人在社会中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有效的表达,通过表达可以传达出每一个人的情感情况,思想状态以及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有效的表达可以获取更多人的支持与理解。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在步入社会后能够更加直接并有效的融入社会,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提炼文化精髓,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1.3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这5000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国,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产生了众多具有时代代表性和重大意义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是我国的古代人民文化知识的智慧和结晶,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读才能做好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的传承,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通过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提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源动力,提升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民族自豪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通过在语文课程中不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文明以及中国文学的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境界和修养。
二、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学生原因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生源基本上都来自于各地的初级中学的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很多学校基本上把教学中心都放在应试科目上,缺乏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学生也面临着较为繁重的学业压力。这也造成了学生很难主动找到时间进行有效的阅读培养的文学素养,是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艺素养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2学校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对于掌握专业技术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因此更多的学生会将学习的重心放到对专业技术以及实践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忽视了对于语文等相关人文学科的专业学习。与此同时,学校更注重建设一些实训基地和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基地,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就业技能,而忽视了对于学校图书馆以及相关文学作品赏析所需设施的建设。
2.3社会原因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科学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获取相关信息。信息的传递已经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文字表达,有更多的信息传播方式,这也造成了部分现代人缺乏基础阅读,造成了阅读障碍。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发现有部分学生存在阅读障碍,对于文字不感兴趣,更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很难提升自身的情操。
三、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学素养的主要方式
3.1在语文课中进行阅读培养语感产生共鸣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保留大量的阅读时间供学生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相关文学作品的经典研读,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熏陶和感染,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寻求文学作品中的价值取向以及深刻内涵。通过不间断的阅读,让学生形成阅读记忆,最终形成喜爱阅读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3.2加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
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要进行详实而细致的研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关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声情并茂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阐述,通过声情并茂的阐述,以寻求和学生所产生的共鸣。以钱钟书的《围城》为例,要让学生通过仔细的研读,深刻的理解到《围城》中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如在“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的夜,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段话,钱钟书就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生动有趣,让人通过相关的比喻让人能够深刻理解到当时环境,通过这种比喻也让读者深刻的领会到主人公的内心真实状态“充满着悲凉和无奈”,主人公想要与命运抗争但又左右不了命运的摆布。通过仔细的研读,对《围城》作者的写作初衷,故事发生的历史环境,以及主人公的人生境遇进行仔细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经典文学作品的真谛,也让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经典的文学作品寓意深远,反复研读其乐无穷。
3.3进行思考教学
但现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未知领域和未知知识的探索能力。而传统的言传身教也可能会显得过于乏味,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则显得更为被动。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出更多激励学生进行大量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课下探讨等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正确答案,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的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4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对于一些传统经典文学学生的领会可能会比较片面,可以通过采用视频资料、图片资料以及音频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在播放相关文学作品的视频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视频的播放,对视频内容进行点评,与学生进行积极而友好的互动,改善语文教学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学素养。
3.5积极开展课下文学活动
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必须积极开展各项文学活动,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思考文学作品、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开展文学活动改编成文学剧本,有效的改编,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文学话剧的表演过程中,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到文学作品中的真情和真意,也增加了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能力大大提升。以便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
小结
总而言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将中职语文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完全凸显出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实现高效学习。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深刻理解中职语文教学的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语文课,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家宏,沈兆钧.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绍兴模式:绍兴市直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征程纪实[J].职业,2017(8):15-17.
[2]薛汉成.经典美文阅读对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14-16.我国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和历史,这些都是人类的瑰宝,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语文教学才能对中国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但是从现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情况可以看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受到自身兴趣爱好以及文学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学相关读物阅读量较少,造成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学素养不足。缺乏文学素养,不仅会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慢,缺乏文学素养也会对毕业学生在企业中工作的行文和表达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应对激烈的市场就业环境。
一、 中职语文教学学生文学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
1.1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教学工作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要求,设置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在激烈的社会就业活动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就业不仅要求具备熟练的就业技能,还要求具备较高的道德情操,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也要具备一定的行文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以上这些能力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专业技能只是他的敲门砖,如果学生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我国的历史和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因此在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应该引起相关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1.2 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现阶段的社会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等合作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与表达,只有通过高质量的表达才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显著提升在社会中工作的工作效率。一个社会人在社会中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有效的表达,通过表达可以传达出每一个人的情感情况,思想状态以及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有效的表达可以获取更多人的支持与理解。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在步入社会后能够更加直接并有效的融入社会,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提炼文化精髓,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1.3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这5000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国,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产生了众多具有时代代表性和重大意义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是我国的古代人民文化知识的智慧和结晶,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读才能做好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的传承,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通过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提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源动力,提升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民族自豪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通过在语文课程中不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文明以及中国文学的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境界和修养。
二、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学生原因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生源基本上都来自于各地的初级中学的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很多学校基本上把教学中心都放在应试科目上,缺乏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学生也面临着较为繁重的学业压力。这也造成了学生很难主动找到时间进行有效的阅读培养的文学素养,是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艺素养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2学校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对于掌握专业技术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因此更多的学生会将学习的重心放到对专业技术以及实践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忽视了对于语文等相关人文学科的专业学习。与此同时,学校更注重建设一些实训基地和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基地,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就业技能,而忽视了对于学校图书馆以及相关文学作品赏析所需设施的建设。
2.3社会原因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科学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获取相关信息。信息的传递已经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文字表达,有更多的信息传播方式,这也造成了部分现代人缺乏基础阅读,造成了阅读障碍。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发现有部分学生存在阅读障碍,对于文字不感兴趣,更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很难提升自身的情操。
三、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学素养的主要方式
3.1在语文课中进行阅读培养语感产生共鸣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保留大量的阅读时间供学生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相关文学作品的经典研读,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熏陶和感染,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寻求文学作品中的价值取向以及深刻内涵。通过不间断的阅读,让学生形成阅读记忆,最终形成喜爱阅读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3.2加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
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要进行详实而细致的研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关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声情并茂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阐述,通过声情并茂的阐述,以寻求和学生所产生的共鸣。以钱钟书的《围城》为例,要让学生通过仔细的研读,深刻的理解到《围城》中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如在“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的夜,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段话,钱钟书就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生动有趣,让人通过相关的比喻让人能够深刻理解到当时环境,通过这种比喻也让读者深刻的领会到主人公的内心真实状态“充满着悲凉和无奈”,主人公想要与命运抗争但又左右不了命运的摆布。通过仔细的研读,对《围城》作者的写作初衷,故事发生的历史环境,以及主人公的人生境遇进行仔细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经典文学作品的真谛,也让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经典的文学作品寓意深远,反复研读其乐无穷。
3.3进行思考教学
但现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未知领域和未知知识的探索能力。而传统的言传身教也可能会显得过于乏味,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则显得更为被动。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出更多激励学生进行大量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课下探讨等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正确答案,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的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4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对于一些传统经典文学学生的领会可能会比较片面,可以通过采用视频资料、图片资料以及音频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在播放相关文学作品的视频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视频的播放,对视频内容进行点评,与学生进行积极而友好的互动,改善语文教学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学素养。
3.5积极开展课下文学活动
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必须积极开展各项文学活动,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思考文学作品、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开展文学活动改编成文学剧本,有效的改编,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文学话剧的表演过程中,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到文学作品中的真情和真意,也增加了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能力大大提升。以便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
小结
总而言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将中职语文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完全凸显出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实现高效学习。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深刻理解中职语文教学的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语文课,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家宏,沈兆钧.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绍兴模式:绍兴市直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征程纪实[J].职业,2017(8):15-17.
[2]薛汉成.经典美文阅读对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