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生物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探讨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探讨

作 者:倪德勤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572600)

摘   要: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是否积极也受兴趣影响。心理学证明:学生对一件事感兴趣,往往会不经意的关注这件事,并且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这件事情上。课堂的参与度正是如此,当学生喜欢课堂之时,参与度自然也就高。所以,积极探讨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本文笔者就从兴趣与课堂参与度两个维度解析高中生物教学,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

引言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换言之即是: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动机,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也就影响课堂参与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往往喜欢一门学科的学生,在这门学科课堂上表现得更为积极,思维更活跃,更愿意表达和思考。反之,那些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积极性,学习效率也比较低。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要想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创新课前导入,导入激趣,可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新课导入环节就激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可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探索有效的导入方法,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或者社会热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与生活元素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激趣策略,比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大头娃娃事件。蛋白质是所有生命活动的重要体现者,在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大头娃娃事件中,"大头娃娃"这一现象主要是奶粉中缺少了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所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身边生活中的重要性,利于起到良好的兴趣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设置问题情境,激疑启思,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课的教学中,好的设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还能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生主动汲取知识的意识。笔者认为,首先,问题的设置应该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关联性、启发性和探究性,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解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我先给学生呈现了一段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材料说明了ATP在细胞总的含量如何?为什么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却可以源源不断的功能(相互转化)?ATP与ADP是怎么相互转化的(借助刚学知识尝试写反应式)?结合所学知识及P90图分析ATP合成和水解时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联系代谢作用)。整节内容的设计上我正是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将相关知识的脉络有序的串联起来。
  3、多样化教学,活动激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如果学生整节课基本上是在听,或是偶尔机械性的作答,则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学生不同的参与方式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更高效的去学习。比如采用如下教学互动来加大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度。
  一是直观模拟教学活动:如在涉及细胞吸水相关知识的时候,笔者摒弃了传统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动物细胞来表演处在不同浓度外界溶液中的可能结果,学生很快就展示出了在高浓度外界溶液中的"瑟瑟发抖"和低浓度溶液中的"膨胀",有同学甚至把两腮也鼓大,把衣服撑起来,他们精湛形象的表演很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并加深了理解。直观的演示能极大的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乐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形象记忆。
  二是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学习DNA的结构时,笔者让学生尝试分组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很好的巩固知识,并且理解造成DNA多样性的原因,从而突破难点;由于学生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很难记牢,所以我一般会组织学生进行绘图或者进行模型制作,并在同桌之间相互讲解,相互修正补充,让他们将知识内化;对于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或是难点知识,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不断感受知识获取的乐趣。
结束语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也就是兴趣。古今中外皆是如此,离开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离开了兴趣,学生课堂参与度自然不会太高。所以,从兴趣出发吧,激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才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D]. 舒东梅.西华师范大学 2016
[2] "小组合作学习2+2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D]. 仲欣.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 豆志超.华中师范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