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而学生也没有一模一样,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发展速度都使学生以一个独特个体出现。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教学,有学习行为优良的学生,当然也有一些行为偏差的学生。这些行为偏差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学习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但也不能认定这些学生就“无药可救”了。他们的心里也有学好数学的欲望,也有想要进步的要求,因此为矫正小学数学学习行为的偏差,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转化行为偏差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偏差行为;矫正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习行为的偏差表现
(一)个体表现——学生活动低效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便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能够深化,同时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知识点的认知却是一片茫然。
(二)群体表现——小组合作程序化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后主要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课堂学习方式。在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场景中,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存在于任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但过于程序化的学习方式,不能符合每一类课程内容的学习,若教师运用的方式不佳,则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更甚者阻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情境形式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热闹而精彩的教学情境频繁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现象的频繁出现是可喜的,说明新课改的实施是得到了推动。而课堂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动机。当教学情境模式出现不完整时,就可能造成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内驱力。
(四)教学材料——信息技术泛滥化
新课程理念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性。”因此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通过信息技术带给学生丰富的内容、动感的效果、美丽的画面。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利用信息技术精彩的演示多了,动手操作少了,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慢慢被弱化。
二、小学数学学习偏差行为出现原因
造成这种低效活动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目的性不明确。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缺乏教师引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三是数学课后缺乏师生交流,而师生交流缺乏总结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把握知识的本质,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三、矫正小学数学学习行为偏差的策略
(一)学校方面:积极评价
教师对行为偏差学生的积极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传统的小学教学没有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只是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教学活动的目的与终结。实际上,在数学课上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二)教师方面:消除学生畏难心理
1.准确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数和运算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核心要素、数学规则以及数学技能的关键要点、数学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学习策略的要领提升,教师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师生、生生间开展讨论与交流。
2.正确认识学生学习规律: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这理念要求老师正确认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和以已有认知基础进行有效学习为前提。
3.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探究、操作,以及质疑、解惑,形成方法,纠正行为偏差。
(三)家庭方面:树立信心
家长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步是成功的根本。在数学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孩子精神上的高层次需要。行为偏差产生原因的显著特点使学生在学习上丧失了信心,对于学习有心无力,并开始想要以捣乱的行为获得关注,以向关注者发出放弃学习的信号。若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创设情境,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要、信心。因此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鼓励子女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注孩子的偏差行为,有意识地对偏差行为进行矫正。
新课改以来,虽然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上学习行为偏差的现象有所减少,但学习行为偏差的现象依然存在各个小学数学课堂上。因此,数学教师在对小学数学学习行为偏差学生的矫正道路上仍旧是任重而道远,同时对于矫正行为需要各方全力配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时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自觉地矫正。
参考文献
[1]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转化“行为偏差”学生[J].袁小群.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10).
[2]浅谈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教策略[J]. 孙占雄.文史月刊.2012(08).
[3]安然地过这道“坎”——对一位“青春期萌动行为偏差”学生的干预[J]. 包群儿.人民教育.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