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近年来,我院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着力培育优良学风,助推学生个性化、全面化、最大化发展,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助理贡献。
关键词:三全育人;优良学风;学生发展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得出学风建设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给优良学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时代高等教育及学生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理学院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回归教育常识,引导学生刻苦读书,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从“倡学风、树学风、治学风、促学风”四个维度,积极培育优良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良的师德师风倡学风。学院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热爱教学,潜心育人,努力打造高水平教师、专业化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三级联动服务队伍;2018年选聘169名优秀教师担任学业导师、班主任,其中50%以上为副教授。涌现出了以 “会写诗”的高数老师——张丹青为代表的任课老师,不断助力学生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2018年本科生发表论文54篇,获批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3项;研究生发表论文106篇,SCI二区以上47篇,国家专利14项。
学院出台《理学院班主任工作指南》,引导班主任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开展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定期交流工作机制,实现副书记、辅导员、专业系室主任、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代表全员参与,从学生工作的角度及教学的角度共同探讨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学风问题,实现教学管理育人的统一。
扎实的管理树学风。学院秉承“厚基础、善研究、强实践、高发展”的培养理念,分阶段、分层次设计教育内容,重视优良学风养成的过程监控。教育管理前置,学生教育管理时间轴提前至学生接到入学通知。通过易班组班,配备学长代班,第一时间做好新生起航教育,培养学生高端发展意识。2018级入学后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级新生升学读研的意向为90.84%,为优良学风建设提供了认识基础。
学院遵循学生成长特点,一年级抓适应性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二年级抓学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学习目标;三年级抓专业引导教育,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四年级抓就业教育,帮助学生完成人生角色转变。先后实施 “三星”特色型宿舍立项工作,实“班级卓越计划”,突出思想引领和学风建设,发挥班团引领作用。实施学业导师制,所有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指导。
严谨的态度治学风。学院坚持靶向思维,设立学风底线。纵向梳理学院近五年学分预警情况,设立年级学分预警底线,大二年级低于9%,大三年级低于8%,大四年级低于7%,据2018 年10月份数据显示,2017级学分预警率5.51%居全校第二,2016级学分预警率为7.08%,两个年级均为近五年来同期最低。
学院成立励志勤学班,达二级预警以上的学生通过自愿报名,成立了由31人组成的学业困难学生转化班级,通过早操、晨读、日学习计划和周学习计划,重树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院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优良学风培育工作,2018级实施“共进互助”小组,定期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学风建设班会;2017级实施“三早三杜”、“阳光晨跑”计划;2016级开设“学霸课堂”等。根据教发[2018]4号《关于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警示情况的通报》指出,自2016年起,近三年学校学业预警人数呈递增趋势,理学院则大幅递减,2018与2016年同期比较学分预警率下降了43.05%,降幅居全校之首。
丰富的创新促学风。全院师生重视学术创新,力求高端发展。2018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12项,数量居全校第一;获学校创新类推免计划破格保研学生4人;2017年学校本科生创新成果认定结果中,理学院认定数量占全校60%。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评年会“我最喜爱的项目”、年会“优秀论文”奖各一项,囊括全校年会所有奖项。
学院积极发挥基础学科优势,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科技竞赛,实现“以赛促学”;夯实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学院学生创新性实践参与率达65%以上,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一等奖一项,美国大学生F奖一项(学校首次获得),中国高校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能源·智慧·未来”大赛全国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3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