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是小学阶段的教育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对当下的教育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来进行德育教育调整,利用有效的手段彻底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和渗透到德育教育的每个阶段。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够使实际的小学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飞跃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的阶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因此,在进行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对具有较强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优秀文化进行筛选,选取最切合德育教育主题的内容,将其融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次递进地进行德育与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现阶段的小学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文化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到更多不同的知识,也能够了解到异地的风俗和文化。但在外来思想和外来文化入侵不断加剧的当下,大部分学生热衷于追捧外国文化和外国节日,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日渐降低。如:除了春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氛围浓厚之外,人们却过度追捧情人节、圣诞节的外国节日,商家也会随之推出一系列的优惠促销活动。这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强制性的为学生注入外国思想,会对当下的德育教育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另外,有的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程度不足,认为在德育过程当中是否增加传统文化对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很少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搜集各种传统文化素材,更不会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在缺乏传统美德的熏陶感染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在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公交车上让不让座等问题时,并不能够正确的作出选择。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进行教学素材整合
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把握传统文化和小学德育教育之间的衔接点,结合阶段性的德育目标来进行传统教学素材的发掘。首先,教师可以在了解本科目教学内容之后,引入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且具有较强教育价值的传统文化。如,在进行主题为“谦让有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程门立雪等,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学习。我国大部分的传统典籍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将一些浅显易懂的优秀文言文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收集一些与德育有关的传统文化视频、图片,在德育教育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引导学生直观具体的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能够增加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有效开展多样实践活动
仅凭课堂时间来开展德育教育往往难以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彻底地渗透到课外,利用各种可利用的途径和渠道来开展相关教育。
教师可以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后,以学生层次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兴趣小组,如:对联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诵读兴趣小组、古诗词兴趣小组、剪纸兴趣小组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参与其中。然后,要求小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了解一些与本小组主题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兴趣小组的学生可以调查书法的起源与传承,了解一些与书法作品拍卖有关的资料,并选择著名的书法作品进行观赏。
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德育与传统文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收集各种书籍和资料,如,《中华成语故事》、《幼学琼林》、《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中华神话故事》等,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在活动过程当中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也可以组织文言文大赛、诗词大赛,可在其中增加背诵、默写、理解三个环节,并制定比赛流程和参赛标准,严格的考核参赛学生,并对其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来全面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不仅能够将传统文化彻底渗透到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当中,同时也能够利用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感染和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充分地将学生作为德育的中心和主体,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思维发展等多方面情况为参考,科学合理地对现有的德育教学方案进行创新调整。另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地把握阶段性的德育教育目标,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组合,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开展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有关的实践活动,并结合学生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为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当中全面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利萍.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J].学周刊,2019(07):124.
[2]陈俊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德育教学[J].华夏教师,2018(13):73-74.
[3]陈甜甜.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68-69.
[4]唐俊.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的研究[A]. .《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年10月)[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