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情绪也不稳定,易波动,精力与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等。英语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组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大多数人认为就是单词、句子和课文,就是死记硬背。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把学习英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学生的整个认识活动就能激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就由被动变主动,由乏味变得趣味横生,教学质量也会显著提高。现我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谈谈我的看法。
一、精心导入新课,是兴趣激发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巧妙的导入犹如一部好书的内容提要,一段好乐章的序曲,能起到吸引注意、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带入情境、振奋情智的作用。例如:Student’s Book 5中Wonder of the world。首先问:Do you know the word? 然后展示一些图片。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Pyramid and so on…这样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入了情景,大大地激发了了学生们的兴趣。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戏剧小品类可用讲述背景故事导入法;历史地理类可用讨论风土人情导入法;科普类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图文并茂地加以介绍、分析。
设疑是较常用的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好质疑,易被新鲜的内容、新的方式和方法吸引的特点,在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时结合巧妙的设问,抛出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成为课文导入的“导火线”。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巧妙地设疑,可以迅速地抓住学生们的心,使学生带着有趣的问题,怀着好奇的心理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学起课文来就会事半功倍。
学习语言最忌讳缺乏语言环境,课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英语的能动力。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学校功能室的对话时,用录像机先拍下学生在功能室活动的情景再出现英语标志牌,这样,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并操练,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且记忆深刻。又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投影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动作表现,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其它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来辅助表现,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二、创设有趣的情境
新教材中就设计了很多小情境、小故事,教师只要以教材为依托,紧扣学习主题,发散思维再导入新知,巩固和复习时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如,在教学have/has been to...(去过某处)和have/has gone to…(到某处去了)的运用时,这两个句型较为复杂且容易混淆,在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来巩固温习这部分知识。教师可将全班分成三个区域,分别假设成Shanghai,Hong Kong,New York三个地方,当老师走向Shanghai时,学生可回答说:“Our teacher has gone to Shanghai.”老师到上海后,又向Hong Kong走去,这时学生说:“Our teacher has been to Shanghai,but now she has gone to Hong Kong.”然后,再用其他地点反复演示,就这样,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了运用和理解句型。
三、加强英语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和兴趣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实践经验证明:采用生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他们的视野有限,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形势,讲述外语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运用的事例,例如:外语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必须运用外语这门工具及时地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英语使用范围广,如:电脑打字、英语导游、银行、邮局、图物标志等各方面。鼓励同学们:要想成为未来有用之才,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就必须学好英语。这种生动具体且富有趣味的方式是比较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四、创设表现空间,拓展兴趣
愿意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认可,这是每个学生的心声。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些知识运用灵活、反应比较快、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特别“露脸”。课文的改编表演、课外活动中的短剧小品,让那些学习成绩虽不出类拔萃,但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获得了“最佳演员”的桂冠。那些有绘画才能的,在把课文改编成连环画的作业中大显身手,在帮助老师把课文变成投影片中,也淋漓尽致的表演了一番,在大大小小的各类竞赛中,那些表现出众者体验到了站到领奖台上的激动。而“再表现”的欲望,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在外语课上满怀兴趣,集中精力,课下又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英语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达到健康发展个性的目的。
总之,英语本来就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能注意挖掘潜藏在英语中的宝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始至终都能生动地、饶有兴趣地让学生去学,我们就可以战胜学习的顽敌——厌烦情绪,使英语学习持久下去,并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动力。相信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一定会有突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