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进,高中数学教师更倾向于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并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达到较高的数学发展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前言
要想在高中数学课堂当中合理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教师正确的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情况,来设置相应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发挥出个人和团体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展开讨论。
一、科学分配小组,合理安排组员
合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面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平,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还是要求学生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尤其是高中学生,由于课业的繁重,更适合一些较为轻松、课堂氛围较为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时候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小学合作,共同探讨所学内容,增强自主学习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时,应该注意小组分配情况,即将学生们按照学习成绩和性格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学生安排合理的小组。比如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跟中等学生安排为一组,刺激中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小组探讨,也可以加深中等学生的知识理解,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于成绩较差,性格较为活泼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班干部与该同学组成小组,监督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给小组成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合理安排小组,才有助于保证课堂效率。
二、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安排了小组成员之后,在给小组布置组内作业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组内成员学习实际情况,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根据小组的分配情况,给学生来进行不同学习任务的布置。比如,有的小组解题能力较为薄弱,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掌握基础的概念,并能够适当地举出例子,会分析简单例题。比如,学生们首先对书中给出的例子做分析,利用自己以前的经验来思考这些数字具有的规律,“13579…”这组数字,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现前一个数字是后一个数字减2得来的,这时,再鼓励学生去将课本中的其他例子做分析,以此来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从而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而对于小组当中有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可以让学生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内容也进行探讨,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通过小组内的合作讨论,共同来将计算公式推算出来,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也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最大程度上发挥个人优势。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做出预习和讨论,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加强讨论引导,提高合作效率
要想提高合作效率,首先需要组内成员团结,大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制定一些小组规则,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的完成。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往往都是沉默的状态,不敢融入到其他组员中,怕自己回答的不准确,所以保持沉默。这种教学情况不仅会继续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也无法真正的理解知识点,没有达到最初小组合作教学实行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真正的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发挥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对于相对较为沉默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来回答一些相对基础、简单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勇于讨论,树立学习自信。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小组长也应当兼顾到每位组员的学习,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发表个人观点,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提醒其他学生,来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积极鼓励,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转换,久而久之,才能实现课堂效率的共同提升,也才能使小组合作的形式得到发展和认同。
四、创立评价制度,完善教学环节
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对课堂的顺利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自身来说,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应当及时的进行自我评价,对自身的表现和课堂效果做出总结,以便接下来的继续学习。首先,对于教师来讲,在实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起着辅导的作用,这时候教师应当及时观察学生们小组合作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的指导,保证学生降低错误率,实现课堂效率。例如,在“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学习中,学生们在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无法很好地将几何体的模型构建在脑海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几何体,通过观察实物立体图形,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正确的几何体构建,以此来增强解题速度,也能够提高准确性。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将小组合作过程当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以达到课堂教学环节的完善,更好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教学形式中的重要途径,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人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数学思想,高效率的进行学习,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召凤.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8,(36):278.
[2]朱绍林.高中数学小组合作交流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2):58-59.
[3]陆畅.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18,(11):91-92.
[4]唐其波.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