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在情境式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情境式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 者:彭立梅 (新疆石河子市第九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   要:培养核心素养,与每一位学科教育工作者相关。利用情境式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职责,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学职责。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学生各方面能力形成密切相关。教师要认清学科特色,关注情境式教学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调节,促进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互动;思考;创新

前言
品德与社会学科,一直都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社会,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指引学生的思想意识。那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趣味,保障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则成为重要任务。关注情境式教学法,利用多种方式与工具去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收获知识与能力,丰富个人手段,才能帮助推进小学生的品德的修养和成绩提高。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应用能力
生活,是语文知识的来源,也是打开品德与社会的一扇窗户。打造生活化情境,关注生活资源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教育价值,促进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拓充,更能帮助学生建立应用意识。生活,一直是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资源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趣味,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比如在讲解《社会面面观》,教师可以针对交际内容去选择必要的生活化资源,创设无限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像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针对乞丐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样的题目,与小学生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去解决实际问题,就要调动起学生“说”的热情。一直以来,小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灌输,不主动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足。教师通过课前准备,给学生准备丰富的视频资源与新闻材料,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乞丐与这些乞丐成为乞丐的原因。同时准备丰富的资源,让学生通过社会实事了解乞丐骗子现象与乞丐富翁现象。以此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对两种“乞丐现象”有深入理解,分别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当前各类乞丐鱼龙混杂的现象去讨论,去分析,让学生所吐之言更加科学,利用逻辑思维与个人语言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如若可以,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之外去走走看看,了解周边乞丐的生活,让学生的个人表达更有实际依据。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考能力
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灵活的成长阶段,结合小学生的特性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学习内容,积极参与课堂,有利于其学习热情的提高。在创设问题情境之时,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教师问题,学生答。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情境之中根据问题想到答案,根据不同的答案,再次提出问题。特别是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基于课本内容不断提出新问题,有益于教学氛围的灵活化,也能有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主动。
像在学习《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的情感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提出去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像“丝绸之路是真实的一条路吗?它在哪里?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作用是什么?对哪些国家很有价值?”等。当代小学生的见识广,阅读量大。一些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有很丰富的知识储备,了解很多。利用学生的回答,教师主动提出疑问,表现出自己的不解。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领其他同学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将不懂的问题都表达出来,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化。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导入环节设置成为答题闯关环节。让学生快速抢答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问题,通关者胜。胜者可以通过互相提出的方式,提出个性化的问题,答对积分,答错对方积分,以此来促进课堂问题情境的趣味化,让学生找到主动思考的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故事情境的创设,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听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件乐事。让他们在课堂中一边听故事,一边学习,会大大减轻其心理学习压力。故事情境的创设,帮助小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丰富的画面,有助于学生主动聆听。培养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形式。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的支撑力。学生能够创新,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成为个性化的学习者。
同样在讲解《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这一章节时,教师用讲历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戈壁沙漠中一排排的骆驼,一队队赶路的人。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盛况,促进学生了解古代文明,有利于其对课本理解的深入化。同时,历史变迁与重要的人物故事,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正视丝绸之路的兴衰。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的风景图片,播放相关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故事体会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自从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出现了队队凋谢,悠悠驼铃。越来越多的东方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想象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任何一员,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并在故事结束时说一说自己在故事里做了什么。新奇的教学方式与课堂发言方式,会让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开放,也会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讲故事,让学生成为故事情境的创设者,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能力、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问题与故事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收获能力,提高水平。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才能促进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1]肖国香.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情感读本,2018,(35):85.
[2]王显军.浅谈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275.
[3]王晓丽.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J].当代人,2018,(12):218.
[4]赵娅.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1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