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逐渐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各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时也逐渐开始放手,只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部分小学教师仍然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情况下,学生依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环境中,成为影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据此,本文对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针对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师在在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提出了几项建议,希望可以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放手;引导
经过新课改教育目标的逐渐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观察,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与引导,既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落实。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的作用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放手利用引导的放手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师讲授。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是教师把握课堂的过程,而学生则处于非自主的学习状态;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教师确定的内容。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减少了对学生的把控程度,将课堂还给学生,不仅可以改变学生“课堂学习是教师该考虑的事”的观念,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在课堂上的放手与引导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辩证地看待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教师主导性教学模式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着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等优点。但是,任何模式都各有优缺点,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要认为主体性教学模式一好百好,传统的讲授式就一无是处,要各自取其优点。
(二)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会更高。从前文的教学环节就可以看出来,教师在课前就要为学生布置任务,还要考虑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如何与学生互动等问题。教师越是放手,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就越丰富、越精彩,因此,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积累教学经验。
(三)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学生更多的时间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不同给出不同的建议。因此,班级人数越多,越不适合这种模式。另外,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其思维、语言、独立性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其教学模式运用的难度较大。
三、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更好的放手与引导策略
(一)转变教师自身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的优势,教师就要做到先改变自身的观念,正确的认识教师主导课堂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先拥有正确的知识观、教育观和教学观等,使教师从知识权威的霸坛上走下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人,教师首先是合作者,其次是引导者的正确角色定位。教师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交流,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以往直接对新课程内容讲授的方式,可以在课前先对学生提出要讲授知识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对其进行探究,在课堂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完善,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转变自身观念,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
(二)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进行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导入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活跃性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师主导行的教学模式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手段,以提问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学习情境,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将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但是,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来综合加以考虑。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活动、一个实验等等来设置教学情境,并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来提出问题,或者说是本节课所要学习解决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引导,将会大大增加课堂活跃性,使学生产生对新知探索的求知欲望。
(三)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引导
教师放手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是完全不管学生,还要及时的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后及时对知识进行复习就是其中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针对性训练,消化并运用所学知识、规律、技能、方法等,将课堂探究的知识化为自己所有,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练习时,要注意做到问题有序,先搞清概念、规律、方法的问题,再概念、规律、方法的简单应用问题,然后是概念、规律、方法的综合应用问题,最后是实现它们更广泛的应用或能解决有一定技巧难度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点拨,将学生自身意识错误的问题或疑惑的问题解决掉。最后,教师还要及时提醒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以促进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就应遵循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原则,教师充分做到对学生放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引导,可以充分做到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去领悟方法,在尝试和主动建构中形成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 小学数学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李道明. 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实践[J]. 职业,2010,( 35) .
[3]茹红忠. 论学案导学式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与操作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