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作 者:杨君明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万新小学,广西 贵港 537111)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正处于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习惯

引言
阅读伴随人的一生,书如药,善读可以医愚。阅读对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是人了解和思考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通过阅读反思、提升自我,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人的精神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推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目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阅读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的阅读环境,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材料,让他们自由阅读,爱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定期带领学生去阅读室借阅图书,或者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班上与他人分享。在学生阅读时教师也可以和他们一起阅读,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摘抄下来。阅读完同一本图书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学生阅读时教师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增强他们的阅读量,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丰富他们的想象,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应辨能力,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以在课堂上巧妙的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在学习《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春天是不可以触摸的,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触摸春天?文章可能描述了什么事情?通过设置疑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和图片,以动态的方式把文章和书籍中表达的情感展示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把鲁迅的影视资料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风格,进而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
情感是学生个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流露。为了让学生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简短的言语激发学生的共鸣。然后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文章,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现在的小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手段单一,缺乏思维发散的空间。为了改变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在阅读中认真思考,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体会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进而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朗读和阅读都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领读和朗读把文章中的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朗读时教师通过朗读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高低及节奏的快慢来重现文章的情感和场景,引领学生走进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促进他们阅读素养的提高。如在学习《阳光》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用充满朝气、希望的语气带领学生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阳光照射到田野中的情境,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四、在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上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探究学习,让他们在自主、合作中相互交流讨论,通过思维碰撞诱发学生对文章的感情,进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如在进行《索溪峪的“野 ”》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章中的“野”是什么意思?文章中从哪几个方面写这种“野”的?是怎样写出的?请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段找出来,认真读一读,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团结协作意识的提高。
结语
阅读是一盏照亮学生前行道路的明灯。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从不同方面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会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收获知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书中广阔的世界,享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骆永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J].读与写,2019,16(2):91-92.
[2]臧玲.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课外语文(上),2018,(12):129.
[3]令狐昌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6):59.
[4]韩艳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4):63.
[5]陈艳夫.论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