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行程的科学。它具有思想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单调、枯燥因此《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方法多样化”。于是,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步入更高知识殿堂打下厚实稳固的基础,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运用了以下方法:
一、 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首先教育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使他们将来飞翔的更高更远。以,学生必须从小学好数学课程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也,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知识的接受者。我们既互为对立者,又是目标的共同创造者。如何教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是教师的天职,学会掌握运用知识更是学生的目的,双方必须配合、协调、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在教中,我为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情景,营造轻松愉悦氛围 :如教学“8 和 9 的加减法”时,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跳绳、涂色等方法,使学生明白学习“8 和 9 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增高,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 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求知欲,调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数学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能达到语言的最高境界。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构建师生和谐课堂,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原型、问题,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不空洞,抽象盲目。 如教“长方形面积”时,始就提出“淘气家要装修房子,准备把客厅和卧室铺成木地板,每平方米 300 元,要花费多少钱?”这个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个现实的、感兴趣的生活问题。
接着进一步开导学生思维,不断挖掘学生的求知欲。“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善于启发学生起疑,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创新,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如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还可问“如果你是淘气,你想怎样算要先算什么呢?”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爱动口、动脑的课堂气氛; 也给予了学生参与的权利和会; 对每个学生的解答应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三、 广泛合作既能提高教学效率, 更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个人钻研外,还需要群体力量与团队精神。因此,人们在进行激烈竞争同时,需要进行广泛合作,而合作学习更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到团队预期目标,每个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标的实现, 同时也要帮助其他同伴实现目标。这就要求成员之间必须互相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逐步学会如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互相协作,我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的方法. 如教“三角形的面积”时,织每个合作小组利用 2 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观察每个三形和所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大小关系,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中。组员们有的拼图,有的观察,有的填写,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根据汇报结果进行讨论,终于发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这样的合作活动充分体现人人有分工,个个有责任,避免了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态,为各层次学普遍参与提供了机会,对学生也是很好的锻炼。
四、 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启迪学生思维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实验操作,构建某一概念, 证明某一结论。动手操作使学生从知识产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得到启迪,通过表象的作用,完成抽象的理性知识。
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倒中,先让学生对照事先准备的圆说出怎样求圆的面积?学生带着问题边动手操作,边观察思考 学生发现把圆平均分成十六等份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其形状变了而面积不变,而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是圆的半径, 这样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圆的面积公式;接着提出新问题,“你能否把圆转换成其他几何图形,也能推圆的面积公式呢?”同学通过摆拼,发现圆还能转换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转换,他们的思维大敞开了,过去那种只听不说,只听不做的沉闷气氛被打破了,收到了极佳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充满神秘性、探索欲、创造力。我和我的同行们在这个领域内遨游,在不断改进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中享受数学教学的无穷魅力;为实现中国梦,提高整体国民文化素养,尽我们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赵萍,女,生于1975年6月2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人,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主要承担六年级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