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

作 者:陈家军 (安徽省广德县教体局教研室,安徽 宣城 2422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初中地理教学获得了新的教学方向。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以学科为本,以学生为本。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将地理知识与学生周边的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问题;情境

前言
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是将地理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的认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趣味的学习乐园。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将生活与学习有机联系在一起,能够完善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能够让学科教育变得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在深入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地理学习资源。初中学生的生活逐渐丰富起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个人经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意识,也没有将生活现象与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作为教师,在应用生活化理念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努力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温度与气候,通过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学着利用课本中专业的地理语言去表达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与温度特点等。像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省份、城市的行政区划,将真实的内容带到地理课堂中,借助生活资源去消化课本中的地理知识。
二、利用生活化教学,开发课本资源生活意义
要利用生活化策略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就要将课堂内容不断扩大,让地理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地理教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深入观察的同时积极体验,才能激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明确地理课堂中的教学重难点。将能够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开发出来,并组织好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去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
像在学习“中国的人口”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初中学生了解中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的知识。我国人口突出的特点为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教师可以从这样的课本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的社会现象。想一想有什么原因,让中国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过快。这时,学生从已经了解的地理规律出发,去观察生活,开发生活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中国人口是否本身就很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口基数较大。加之中国生育观念的影响,使得新增人口逐渐增多。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将生活化的资源引入到课堂中,促进二者的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果学生的开发能力有限,教师要在课堂准备环节预设更多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学生会忽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这一条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图片与新闻信息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近距离的观察这些生活现象,获得其与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更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地理知识。像在讲解中国人口特点以及中国的自然环境等相关知识时,如果只按照课本设计为学生罗列知识点,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趣。连接生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情境中记忆,有助于学生快速学习。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一般来讲,教师要根据山脉的走向,即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以及分布特征。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拿出画板,在教师的描述下将不同走向的山脉与不同特点的山脉画到已经准备好的中国轮廓中去。用这样的方式将地理学习与学生的听写、绘画、想象活动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地理学习难度的降低以及学生山脉识别与记忆效率的提高。
四、利用生活化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所谓生活化的活动就是拓展教学,将室内的地理学习拓展到室外。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同样在讲解中国的地形这样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地形与地貌特征,以此来验证初中地理课本中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通过其他地方与家乡地形特征的对比,来实现高效记忆。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当地的地理博物馆去参观,通过博物馆中的设施,像沙盘等,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地形与地貌,开拓学生的眼界,将课本中的抽象描述具体化。
在讲解“中国的民族”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独特的民族风情,教师可以与学生利用生活化的资源去制作地理道具,开展泼水节活动,孔雀舞活动,手鼓舞活动等,让学生切实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需要生活的支持,学生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得到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指导。面对抽象与枯燥的课本内容,教师要有效开发课本中的生活化资源,将生活现象与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获取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地理学习之后能够积极的观察生活,改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优娣.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9):420.
[2]万航.关于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8,(37):192-193.
[3]于进.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8,(7):153.
[4]彭志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