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生物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

作 者:赵成岭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一中学,山东 济南 251400)

摘   要: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教学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仅是环保型社会建立的需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关注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入方式,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有计划的安排课堂教学,有利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态文化;实践;理念;更新

前言
所谓生态文明,就是在强调着与自然的和谐。当代社会的自然资源十分紧张,每一位社会人都应当学会正确且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帮助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履行一位公民保护环境,重视生态的义务,才能使其个人学习为社会生活增添色彩。
一、更新生物教学内容,融入生态文明理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落实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得到必要的教学内容支持。在过去的高中生物课本中,自然科学知识占据较大比例,有关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内容明显不足。构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导向的高中生物课堂,需要增加必要的生态文明内容。以生态文明内容的增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重视生态文明学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此为指导去审查现有的高中生物教材,删除过时的教学内容。将与生态文明理论相悖的教学内容清理出来,融入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言论。传统高中生物课本中鼓吹人类漠视自然,滥伐自然,浪费自然资源的内容,对高中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不太有益。适当删除这些内容并进行有效辩证,有利于高中生物课堂中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
在更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地位的提升,使其成为高中生物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课本中的独立章节。在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章节,像有关于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知识,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都应当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单元。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应当加大生物考试改革力度,将生态文明内容融入到考试内容当中,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和学习,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
二、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一直以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在给学生传递我国疆土辽阔,地大物博的理念。使得很多学生认为,中国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所谓的节约资源,环保理念,都是无中生有。改变教学理念,不再以自夸式的教育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的劣势,才能激起学生的环保欲望。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在国际的人均资源排名上,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情况十分严重,急需节约资源并有效合理利用资源。让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理解有关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学生成为基本国策的落实者。并在个人实际生活中落实生态行为,建立正确的生态理念,才能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落实。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挪作他用,成为工业用地或者住宅用地。耕地占用过快,使得我国粮食产量得不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存在极大隐患。这样的社会实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情况。而非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形成我国地大物博,怎样使用土地都不为过的想法。除此之外,近些年来黄河断流现象越来越频发,很多城市缺水,这表明我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不足问题。用大量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让高中学生在生物课堂中认识到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能够通过个人行为的调节去节约用水,便是生物课堂中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落实的表现。像在讲解“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育种方式的更新,让学生了解我国做好生态建设的实际举措,促进学生明确责任感,同时建立全新的生物学习目标,立志成材为诸多生态问题的解决助力。
三、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是最能让高中学生建立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学举措。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以学生为主题的活动。
第一,教师可以开展有关于生态文明的专题活动。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出发,结合学生所在校园周围的生态环境,设计主题式活动。将课本中的理论与高中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和分析与课本中学习的生态文明相关的实际案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能够利用高中课本中的生物知识,观察与探究周边的环境,了解自己所在生活地区的环境现状,以此来建立强烈的大自然保护意识。比如,校园周边有许多工厂,老师可以利用特色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做一次工厂水污染报告,让学生了解工厂动作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寻找解决方法。
第二,开展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工作。要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落实,就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个人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将生态文明内容,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中校园内都能够感受与接触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可以组织所有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利用校园内所有的展板,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资源,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校园内植物搜集活动,并根据生物知识将植物分类,制作对应标本。寻找相关介绍资料,将其放在展板上像全校学生展示。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扎实学生的生物学习内容,还能促进学生以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方式,感受生态与人类的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生物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让生物教学对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更全方位地影响学生的生活。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需要从娃娃抓起,也需要从生物教学中渗透。
参考文献
[1] 马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读与写,2018,15(11):175.
[2] 王兴东,陈壮.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现代交际,2018,(4):221-222.
[3] 刘千秋.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7):175.
[4] 吴莹.高中生物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