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位于三国文化胜地武侯祠旁,校门口,有一尊智慧慈祥诸葛亮塑像,学校以“小诸葛”为吉祥物,德育评价冠以“文明小诸葛”、“健美小诸葛”、“环保小诸葛”等称号。诸葛亮的《诫子书》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也成为我校为每一位家长推荐的家庭教育的指导性读物。经对我校家长进行调查,我们发现:
1.目前我校学生家长逐渐以独生父母为主,即独生子女成长为父母。“80后”的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史,几乎同步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史,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其本身的与人沟通能力、与亲子的沟通方式处于一个需要关注的状态。
2.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调查,超过50%的家长觉得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买辅导书、送培训班……从某种程度上,学习成绩成了亲子沟通的主要内容。
3.我们还对学校二年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69%的家长有关于“情绪管理”亲子沟通方面学习的需求。
亲子沟通意识和能力的不足、育儿理念的认识不当,亲子矛盾面临越来越尖锐的风险。我校秉承“快乐教育”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的、快乐的、幸福的人”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认为,一个快乐的人,其心理应该至少包含得到理解、得到认同,而沟通是获取理解肯认同的必备能力。
鉴于以上调研和思考,我们以亲子沟通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家长沟通意识、认知和能力为研究内容系统开展正面影响小学生情绪调控的亲子沟通教育实践研究,形成“培训+体验”方式改善亲子沟通模式,引导家长以更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方式进行亲子沟通。
(一)开展系列培训讲座,指导家长树立终身学习、以身作则、养育责任“三大意识”,提升家长认识儿童、自我学习、问题解决、指导成长、亲子沟通、自我反思“六大能力”。
1. “带着童心做家长”新生家长培训
开展 “带着童心做家长”新生家长培训,进行“关于亲子沟通教育观点”分享,还组织家长做广播操、参加升旗仪式,体验小学生生活,打破家长仅仅是接受性“听”的培训方式,创新地让家长切身去感受校园生活,引导家长在沟通过程中用同理心去换位思考。
2.邀请专家进校开展主题讲座
本年度,学校两次邀请中国儿童青少年家庭教育专家陈默老师到校进行“亲子沟通”专题培训,还有关于家庭情绪、父亲角色的主题讲座,引导家长用平等、尊重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二)开展家长进校园系列体验活动,通过家长亲身体验,拉近距离,增进了解,产生共鸣,改善传统亲子沟通模式。
1.家长开放日
每个学期,学校都有“家长进校园”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零距离的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家长有机会走近教育、思考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对孩子更全面的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
2.家长“百家讲坛”活动
学校整合家校资源,举办家长“百家讲坛”。以往只是家长上课,今年改为家长上课、孩子当助教。孩子和家长一起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增进亲子另一个层面的互动,孩子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父母、欣赏父母,家长也接触更多同龄孩子,认识儿童的普遍规律。
3.创客、艺术、体育亲子活动
父母进入孩子世界的最好方法,就是与他们一起进行亲子互动,尝试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并制造对话机会。我们的“有梦想,你就来”亲子创客空间,从参赛模式走向亲子成长模式;“家庭才艺秀”,家长和孩子演自己的生活,秀自己的幸福;“亲子运动会”,父母与孩子角色平等、义务平等,共同为着一个目标努力。
(三)进行“好家长”评选活动
学校充分肯定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推荐参评“好家长”,分享他们在亲子沟通中的经验,提高家长对亲子沟通的关注与能力水平。
我们认识到亲子沟通方式有着独特的属性,它关系到儿童的情绪表现,影响儿童情绪调控能力,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如下认识:
(一)有效的亲子沟通教育实践具有“五性”
引导性。所开展的亲子沟通方式教育实践在内容上应该具有教育引导价值与意义。
体验性。 搭建平台,开展体验式培训活动,让家长通过切身体验,得到内心认同。
专题性。所开展的亲子教育沟通方式教育实践涉及到丰富的内容,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开展专题性教育活动。
多样性。挖掘教育实践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激活多方资源,实现学校与其它专业机构的链接。
生长性。促进学校课题研究能力的生长;促进家长培育孩子能力的生长;促进学校育人文化的生长;促进学校办学发展的生长。
(二)形成研究实践的“一个原则” 和“两个基于”认识。
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儿童心理成长规律;基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和深入研究,教师自身得到了成长,对教师自身的家庭也有影响,教师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的教育都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对教育也更深入的思考。从对家长的问卷反馈中,能看到家长在学校的各种培训和体验活动中,获得了很多感悟和理性的认知,许多家长能觉察到,亲子沟通的方式背后,更多是家长自身的修养,部分家长开始自省,和孩子一起,在亲子沟通中共同成长。家长将所学所获应用到与孩子的沟通中,将命令、指挥、警告、恐吓、威胁等常见的无效沟通方式,积极转变为要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真正地去“听”孩子讲话、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知道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比“不可以做什么”更有效,逐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快乐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正面影响小学生情绪的亲子沟通教育实践研究,将“快乐教育”不仅实施在师生层面,更向外拓展到“快乐家长”层面,拓宽了学校育人的思路,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与能量。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在“快乐教育”办学理念下的重要内容,而快乐家长、快乐家庭是对“快乐教育”理念更深层次的注解。我们还将促进家长对家长的影响,邀约部分家长一起建立亲子沟通学习共同体,让研究尽可能发挥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