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有效延伸策略的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有效延伸策略的研究

作 者:董 雪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东方红小学,辽宁 丹东 118100)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内容的地位不断提高。将课内阅读教学延伸至课外,做好课外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用阅读活动的内外结合,帮助小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选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外;拓展;习惯 

前言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会让学生之后的各学科学习难度下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开始关注语文学科各个方面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突出素质教育的特点,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平衡化,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科学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促进阅读教学向外延伸
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水平有所不同。家庭阅读氛围好的学生,从小接触图书,将读书视为个人娱乐方式。家庭阅读氛围缺失的学生,认为读书没有意思,还是看电视、玩游戏更快乐。要将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激发兴趣,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因此,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就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内容的形式越多,可选择性越强,越有意思,难度适中,便能一直读下去。故事情节丰富,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便能让学生对不同的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在阅读中,学生体会语言之美,受到知识的滋润与情操的陶冶,有益于其文学素材水平的提高。教师是课内外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选择阅读材料的重担,便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要结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选择创新性强、视角独特的阅读材料,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怡神悦志,获取更多的新鲜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每周一书”,一个月有四周,学生一周阅读神话故事,一周阅读文学名著,一周阅读科技小说,一周阅读历史人文书刊。让学生每周都有新的尝试,积极去了解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建立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现代化的书籍阅读,即电子书、有声书,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读物与听物。促进学生借助他们喜欢的电子设备去阅读,能够促进课内阅读更好地向课外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听有声书,听一听课内阅读文章的科学朗读方式,听一听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拓展阅读思维。
二、重视课外名著阅读积累,促进阅读教学向外延伸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丰富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求,高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总量要求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每个学期应该达到25万字,这相当于五本语文课文。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并不是一道“饭后甜品”,而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帮助学生们在书海中遨游,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情感更加丰富,智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外阅读中适当开展名著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学知识,减轻学习压力。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生活当中和学习中,处处都存在着语文知识,我们不一定只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注重课下的延伸,通过课上和课下的结合,更好地了解课上所讲,根据特殊课文、特殊事件、传统节日等,做好阅读的拓展学习。比如,课上学习了《草船借箭》,我们要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把三国演义阅读一下,了解事情的始末,在草船借箭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什么事?赤壁之战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其中的人物:周瑜、鲁肃、诸葛亮、曹操,都分别是怎样的性格?在草船借箭这个小故事当中,你所了解的人物性格,难道就是他的完整性格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去阅读《三国演义》,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人物性格。单纯的阅读《草船借箭》,学生可能会有不理解的地方,认为诸葛亮只是耍小聪明,而曹操恰好因为天黑而没有看清楚,但是如果阅读了整本小说就会明白,曹操中计,并不是因为天黑,而是因为其本人多疑的性格,而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也不是因为运气好或者小聪明,而是确实有治国治军的才能,不但足智多谋,并且心胸宽广,面对刁难十分豁达,忠君爱民,是智慧的化身。
三、关注课外阅读交流互动,促进阅读教学向外延伸
交流互动,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表达个人阅读感受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分享课内外阅读的不同感受。学习语文知识,不只为了考试,还会提高个人口语表达能力。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教师要重视阅读反馈。定期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阅读材料分享给大家,有效汇总信息,统计学生阅读过的篇目,能够给学生心理震撼。
比如,在进行《西游记》这篇阅读指导课的时候,主要有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去了解:第一,了解《西游记》所讲述的大致内容;第二,了解人物形象及人物特点;第三,体会书中内容所讲述的现实意义。完成这三点内容,才算是真正的感受到了这部名著。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对西游记产生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们大多看过电视剧,其中的音乐也是耳熟能详,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阅读的内容。《西游记》是一部名著,在阅读的时候,有大量的情节,学生们要想了解人物性格,就务必要通过情节去分析。另外,还可以和其他同学相互沟通,用不同的思维角度去看书中的人物,这样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中的含义,从而有利于课外阅读延伸目标的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对于学生来说是拓展个人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有效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是调整语文阅读教学结构的创新之举。通过有效指导,帮助小学生建立科学的阅读意识,促进学生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阅读,总结学科规律,大幅度提高个人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思路[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8,(7):80-81.
[2]刘二锋.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延伸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8,(1):后插47.
[3]陈惠玲.小学语文课堂课外阅读延伸指导研究[J].考试周刊,2017,(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