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探析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探析

作 者:赵凤婷 (利发盛镇中学,吉林 长岭 131500)

摘   要: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还是向学生提供服务的服务者,其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必须积极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是就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引言
初中阶段不仅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以及成长的关键阶段,而且是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树立的非常时期。由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叛逆心理强、情绪波动大等各方面的特点。所以初中班主任必须采用灵活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以及家长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为学生后期的成长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1、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概述
1.1工作内容
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应该以满足学生知识增长、身体成长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还应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内容予以充分的重视,从思想道德和精神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双重引导,才能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受影响。
1.2工作特点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对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突出时代性特点。由于新升入初中的学生大多都是零零后,这些学生从小接触的事物以及想法已经超出了教师以往的认知。而且在物质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家长的溺爱下,很多学生都养成了独立鲜明且不受环境和人为约束的性格。其次,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初中教师在教学以及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充分重视学生身心特点变化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和教育学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1]。最后,根据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摒弃以往的一手抓的管理方式,针对不同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学生,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才能达到促进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稳步提升的目的。
1.3工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初中班主任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同时还应肩负起协调各个任课教师工作的重担。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律学习习惯,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所以学校应该在积极鼓励班主任教师合理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各个班主任教师必须在深入分析学生身心特点等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和完善班级管理技巧,在促进学生数学道德品质不断提升的同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
2.1平等对待,精心呵护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都存在着过度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略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现象,甚至还有很多教师出现了厌恶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且也使很多学习较差的学生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正确认识学生在班级中表现出的差异,真正做到一视同仁,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2.2尊重学生,相互信任
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是确保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通过与学生之间构建彼此坦诚、相互信任以及相互尊重的良性师生关系[2]。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突出,才能促进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也就是说,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不仅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应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系,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才能将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善于倾听,积极沟通
随着初中学生身体与心理的日趋成熟,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教学中,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心声,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纠正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善于倾听是班主任管理的一门艺术,是一项基本技能,教师以良师益友的身份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想法,然后根据学生的想法与心理状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才能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受影响。
另外,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来自于班主任的关爱,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的目的。
2.4奖惩分明,制度严明
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放纵,而是应该采取制定合理奖惩制度的方式,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由于初中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尚处于发育不成熟的时期,其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错误,作为班主任,必须在深入分析学生发生错误原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同时要求学生明白犯错的后果,才能在促使学生积极改正错误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结束语
总之,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必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通过设置合理奖惩机制的方式,为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香.论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及技巧[J].赤子(上中旬),2018,05:214.
[2]罗志.有关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8,3818:218.
作者简介
赵凤婷,女,2013年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外奔波两年后于2015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考入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大兴镇中心小学,由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于2018年9月被调入利发盛镇中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