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文化视角下轨道交通广告传播策略研究

文化视角下轨道交通广告传播策略研究

作 者:郭 轩 (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300457)

经济飞速发展与繁荣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发展,与此同时交通严重拥堵、旧交通网络臃肿繁杂等一系列城市病也在不断凸显。城市交通现最需要的是合理改革与良性发展,以使城市交通压力减小、使城市交通网络的环境变得更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还有着发展潜力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轨道交通广告媒体资源,伴随轨道交通而产生,是城市轨道交通重要的资源,其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本文在文化视角下对轨道交通广告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地铁广告的现状
1.地铁广告媒介环境分析
媒体投放环境、消费者环境等各种因素,是广告系统外部直接影响具体广告活动的因素,它们就是广告媒体的微观环境;在交通类广告媒体中轨道交通广告媒体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是社会众多外界因素影响力的大环境下轨道交通广告媒体所处的位置,它们就是广告媒体的宏观环境。这是广告媒体环境包含的两个方面,即微观方面和宏观方面。
城市轨道广告传播的效果与其他传统广告媒体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巨大客流量。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有着众多新兴商业圈,城市轨道广告能更有针对性的为它们投放广告,带动了轨道沿线的经济发展。作为广告信息发布的载体,城市轨道交通广告媒体也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2.地铁广告受众调查分析
广告媒体的价值有着一个永远不变的规律,那就是“某种媒体背后受众的总量、人们的生活受此媒体的影响有多大、受众与此媒体接触时的状态,决定着广告媒体的价值和生命力”。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和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广告价值不可估量。
近些年高收入白领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加,即中产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加,其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他们的消费能力旺盛,是中国的主力消费群体,是各企业及广告媒体最看重的受众群体。这些人多选择轨道交通通勤,轨道交通广告对这些受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轨道交通广告的受众群体比较稳定,具有高收入、高消费的特征,是城市主要的消费群体。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广告更适合投放高端产品及适合年轻人的产品广告。
二、地铁广告传播策略
1.精准受众定位,差异化传播
解决“你的顾客在哪里?”,是市场中广告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精准定位受众后,便可以以广告受众不同的特点为基础有针对性的投放广告。传统的盲目的大规模投放广告,对广告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却难以带来经济效益。广告的有效传播以传播者对于目标受众的精准定位为前提。可以借助营销理论中市场细分的原理对广告目标受众进行研究。按影响广告受众心理或行为的因素,在研究广告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等差异的基础上,把整个的广告受众细分为不同的部分。
2.创新广告内容,彰显城市内涵
对轨道交通文化进行积极宣传,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旅游观光,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轨道交通文化可以形象的展示城市的市井百态和城市文化。轨道交通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作为一张“名片”在体现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方面显示出广告的公益价值和文化价值。
比如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沿线各站,就是根据《重庆通史》这部作品,改编创作成了一部广告艺术作品,用图画的形式勾勒出了一部厚重的巴渝史,可谓是重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的风格是将时尚、阳光和智慧融为一体,借助轨道交通作为广告之载体来展现的重庆独具风格的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文化风景线既源自厚重的历史文脉,使文化知识得以传播,也能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突出城市的现代特性。
3.融入公益理念,提升广告好感度
开发利用地铁轨道交通资源,要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最终目标,应充分考虑社会及人民群众的需求。广告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不冲突。这要求广告活动中,改变过去仅考虑经济效益的衡量标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加凸显社会价值。传达出的信息一定要建立在社会与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与人民生活及国家民族的荣辱观有关作品。创作者需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来引导公众的社会行为。
也就是说,广告要让整个社会的人民受益。由于社会价值观能对社会产生强大凝聚力、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它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媒体所发布的内容应有利于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符合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发布的广告要引导整个社会文化向健康向上、美好心灵、社会正气和科学精神的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方向迈进,倡导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促进社会和谐。
三、地铁站标识、线路图
要对地铁标识及线路图进行研究,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地铁标识及线路图的含义。
地铁车站标识系统是以“导航”为目的所设计的将各种类型的标识按一定关系组织的视觉信息系统,它能够让人们在地铁交通中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它在识别上的帮助人们,传达关于环境、方位的信息,通过颜色、形状、图形材料等要素保持整个系统的一致性。
轨道交通线路图在出行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种以点线连接为形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的新图形。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地铁车站标识系合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引导、控制、解释地铁车站内人的行为,达到疏解人群、提升运输效率的目的。而并非简单的对文字、图形、色彩、材料、照明、安装等多方面要素因地制宜的活用。研究地铁车站标识系统的信息分类与内容构成等要素,将为地铁车站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具有参考性的策略和方法。
地铁车站标识系统的信息内容分类:(1)明确与城市及其他公共交通关系的信息。(2)方位及位置引导信息和标志。(3)业务和时间信息。(4)设施提示或警告信息。(5)其他信息。
地铁车站标识系统的信息内容构成:(1)乘车标识系列。(2)下车标识系列。(3)出站及换乘标识系列。
地铁车站标识系统的设计要点:(1)标识的易读性。(2)标识的显目性。(3)标识设置的合理性。(4)标识的艺术性。
我们需要在车站人流组织的基础之上规划建立标识系统,而标识本体设计则与人体工学、环境心理学、交通行为学、美学等基础理论有着紧密的关系。轨道交通车站中的标识系统,实际反应了车站人流的组织,为乘客提供信息,进行导向服务,在车站中起到了“无声的管理者”的作用,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标识系统规划必须科学、合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城市开始建设轨道交通系统,为解决交通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人们对车站标识系统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往人们对于车站中的标识系统重视不够,影响轨道交通高效运输的问题有了较大改善。如北京、上海轨道交通车站中的标识,因早期无法满足乘客的信息需求,已经过多次的调整和改进,并正在趋于合理。在设计上标识系统从过去纳入车站广告范畴,由广告公司“规划设计”的“小牌牌”,到今天逐步走向专业化,反映出我国轨道交通车站标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理论也在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