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要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而我认为高校专业课教师应该具备思较高想政治素养、优良的师德、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较高的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要求立德树人需要所有高校工作者、教育者共同参与,需要发挥各门课程既育德又育人的积极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充分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其自身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全面提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自身素质显得尤为关键。
1、增强思想政治素质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专业课教师既要当好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当好为人师表的“人师”,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又教学生做人、做事的规矩和道理。作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坚守政治执着性。首先,要对理想信念满怀执着,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升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其次,坚持不断的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要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对马列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不懈追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成为真理的同行者。
2、提高师德修养
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德行。作为学生的老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因此对于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的专业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3、丰富专业文化知识
专业课教师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其关键是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课程思政的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将碎片化的思政主张或知识刻意地嵌入到专业内容中去,或是简单地灌输思政内容再讲解专业内容,这都会造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张皮。优秀的思政思想是专业内容的自然升华,而丰富的文化知识是保障。[1]
要成为受学生尊敬、欢迎的教师,需要有过硬的本领、渊博的学识去征服学生。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要有更高的目标追求,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精通学科知识,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做到教一知十或教一知百,从而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如今单是知识结构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关注本学科及相邻的、交叉边缘学科的最新进展,以达到“一专多能、博学多才”的水平,终身教育已不是一种口号,教师必须用“一桶水”对付学生的“一碗水”。因此应坚持多渠道、多形式的再学习,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4、深化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新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创新的教育,教育的创新,将为一个国家提供一个世纪的创新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我国现在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其本身就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深化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必将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改革过程就是创新过程,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效。
5、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近年来,信息化应用在教学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教学已经越来越普遍,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作用也越来越有优势,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工具(互联网、多媒体、电脑、手机)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教室的作用,实现教学个性化与专业化[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在快速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强科技兴教的意识,不断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操作原理和技能,达到娴熟操作程度,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6、增强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思政”改革,主要目的是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困境,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课程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的不是单个教师或单个部门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多方通力合作,特别是注重专业教师和思政理论课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3]。
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个人素养,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蒸蒸日上,祖国才会拥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万林艳 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8(1 2).52-55.
[2] 朱立平.如何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9(05):1-2
[3] 刘桂宇.“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话’校史,‘画情怀’”教学实践活动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