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较之少年期更趋于成熟。这一时期是青少年逐步确立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也是建立音乐兴趣的良好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究的一个问题。那么,究竟怎么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根据奥尔夫理论所说: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应丛游戏入手,通过即兴的活动达到它的目的和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而且要让学生能亲自参与并充分表现,使学生在充分体验和感知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累,以达到提高综合音乐素质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形象化的游戏活动是最适合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展开,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音乐的美,产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将同学分成四小组,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组是黑板画,将你听到的音乐用你所能联想到的动物形象表示出来,并用速写画在黑板上画出来;第二组是哑剧,请你用形体语言模仿所播放音乐描写的具体形象;第三组用语言描述所播放音乐使你产生并联想到的有关场景;第四组写出你听到的音乐中使用了哪种乐器表现了哪种动物形象。任务布置完,下面就开始欣赏音乐,在欣赏过程中,同学有的禁不住哑然失笑,有的看着板画和哑剧窃窃私语,但当我把谜底揭穿时,课堂气氛哗然,之后再请同学来描述音乐所营造的意境和所联想到的有关画面,并使用了哪种演奏乐器时,同学们的情绪更加热情高涨、兴致勃勃。一堂别开生面、活泼有趣的欣赏课,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度过了。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同学们学的轻松愉快、充满情趣。下课后,同学们仍觉意犹未尽,有的还在沉静在刚刚的排练中,有的问我借音像资料,还有的则打听何处购买等等。由此可见,得当的手法、游戏化的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手段。
二、运用优秀音乐作品艺术魅力感染学生
不论古今中外哪一个时代的优秀音乐作品,都是极具艺术魅力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又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音乐作品给学生,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中的欣赏课中选取了优秀的音乐作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接触优秀音乐作品的途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密切关系的。好的音乐作品是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的。相反,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可见,利用优秀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如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是咱们非常熟悉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非常优秀的音乐作品。这首歌是山区孩子砍柴的时候唱的山歌。抒发了孩子们不畏艰险、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突出了山区的劳动人民特别勤劳朴实。本曲为五声调式,2/4拍,一段体结构,是一首五段歌词的分节歌。每段分上下两句,音域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旋律由级进发展而成。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具有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歌词淳朴简洁,并出现“罗儿”、“郎郎扯光扯”等衬词,伴以亲切的川东乡音,朗朗上口,真挚清新。在音乐欣赏课上欣赏这首歌,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还可以了解四川地区的音乐特点,加上一些衬词和波音的使用,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上歌曲难度小,学生就会对欣赏、学习这首歌产生兴趣,进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更了解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可见,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其本身就是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的。
三、师爱感染,培养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对这门功课不发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因此,教师要用一颗无私的爱心去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教歌曲,施光南的《校园多美好》时,首先引入音乐欣赏,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歌曲的主要内容、背景,了解歌曲以舞曲般的节奏,轻快优美的旋律,生动地表达少年儿童赞颂教师,热爱学校生活,立志好好学习,长大献身祖国建设的欢快心情。然后按要求有感情地亲自范唱一遍,给学生一种亲切、直感的感染力,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学唱新歌的欲望。
四、让流行音乐进课堂
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一届学生都爱提及这个问题,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适当教一些流行歌曲。因为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学生喜爱流行音乐是正常现象。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更禁止学生唱,我认为:音乐也要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情感,这些特点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由此可见,对于广大音乐教师而言,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我是通过以下几方面让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
1、结合音乐课的内容选唱流行歌曲。例如;在学完《彩色的中国》后,我选择了《我的中国心》、《大中国》两首歌曲供学生听赏学唱,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无形之中增强了他的爱国情感。
2、结合央视台热播的节目选唱流行歌曲。倒如:在播完电视剧《康熙王朝》后,我教唱了《我的人间》,在热播《同一首歌》文艺节目时,我教唱了《同一首歌》等等。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些歌曲,每首歌曲的旋律、歌词都那么好,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可以主动的、自觉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到快乐教学,使音乐课成为一个在愉悦、轻松气氛下学到音乐知识,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