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实现初中德育的生活化

如何实现初中德育的生活化

作 者:徐学洪 (广东省惠东县黄埠中学 516300)

摘   要:初中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教育的关键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德育教育是教育部门针对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所制定的普及教育,针对的是最广泛的初中学生,在推广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总的说来是要依托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在生活化的角度,普及德育,发展德育教育,让每一个初中生都从中受益[1]。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实现

德育教育针对初中生而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初中生正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针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有着重要的价值。德育教学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照本宣科和冠冕堂皇的理论,事实上,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与这个人未来的生活、工作乃至人生都是息息相关的,如今的德育教学已经提出了明显的生活化需求,其重要性也在各方面有所显现。
一、初中生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在重要的青春叛逆期,内心从懵懂向成熟转变,在这一时期内,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叛逆时期也是人生当中最强烈的,此时的德育教育刚好可以对叛逆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偏差进行积极的辅导和良好的矫正,让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正确的导向,对日后实现人生理想提供思想准备[2]。
二、德育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贴合学生实际生活
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些重要的品质的养成是要靠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来做框架的。当前的德育教育并没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解决学问题,而是一味的照本宣科。不仅学生的实际应用问题没有解决,还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导致今天的德育课堂让人昏昏欲睡。德育真正的实用性并没有发挥出来。
(二)德育模式单调乏味
等于教育本就不像其他科目的教育那么具有趣味性,若此时教师还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填鸭子式教学,“我教你受”式教育方法进行“灌溉”,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更难以产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想法,让德育走进学生内心更是难上加难[3]。此时应该采取的是结合实际的教育方式,从生活中提取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德育教育深入人心,让学生乐于学习。
三、实现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德育教育更有温度
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起到作用,德育教育更是这样,只有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取材才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的思考积极性。在学生的生活圈子中,家庭生活无疑是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引发问题的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生活进行举例教育。比如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都把好吃的你爱吃的菜猛夹给你,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每一个同学都会遇到,教师在此时提出问题,那么你会怎么做呢?这个例子就是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提出的贴近生活的问题。有的学生会说,长辈这么做是为了我好,不吃会让他们不开心的,硬着头皮也要吃下去。而有的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我也想让父母和长辈都能吃到好吃的东西,而不是我自己享用,这样的享用心理还要带着负罪感,所以应该拒绝夹菜。同学们为此展开的解列的讨论,正负方都有道理。这个例子实际反映的是生活中的小细节,然而小细节当中体现了长辈们无限的爱意,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能够达成共识的是,长辈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毫不计回报的,这让同学们在此更深的理解父母,感恩家庭温暖。对于青春期叛逆的青少年同学们来说无疑是理解父母的第一步。
(二)联系学校生活,让德育教育的更有针对性[4]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生活主要以班集体生活和校活动生活为主,教师要以学生学校生活的事件为出发点,提出德育问题,探讨德育问题,并解决德育问题。从思想道德上逐渐渗透道德理念,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针对班级管理问题可以提出进行探讨的问题有:班级的大扫除需不需要每个人都参与?班级的运动会需不需要全员积极报名?在学校组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比赛要不要积极的参与?校园中偶遇地上垃圾要不要捡起来?等等这些问题,取材于校园生活中的实际,从细节见长远,日常这些琐事的处理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和他视角的广度。单就以上几个问题而言,问题提出的本身就是学生对校园生活琐事的一些反思,当教师在此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之后会在学生心理形成深刻的印象,而这恰好就是道德观念深入人心的体验。
(三)联系社会生活,让德育教育有所依托[5]
德育教育的本身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德育品质,让学生把思想道德知识转化为内在品格,再由内在品格转化为实际为人处世的行动,这才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德育教育需要依托于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建立的理论才更有说服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开阔的户外,拓展视野,通过德育课堂学习到的东西拿到社会上实践,看看是不是有所收获。前段时间有个著名的社会实践例子,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就是路上遇见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这可以说是社会上广泛探讨的道德问题了,会有学生说保护好自己才是关键,谁能确保那个老人不是碰瓷的呢?而作为教师此时应该把正确的基本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我们出于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要帮助他。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这说来是一件难的事情,其实简单的说来就是,当你遇见摔倒的人时你会毫不犹豫的扶起她,而当你摔倒时你也不会去碰瓷扶起你的善良的人们。德育教育深入人心是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最根深蒂固的办法,我们任重道远!
结语
初中德育生活化符合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需求,符合初中学生的内心发展规律,学校和家长以及社会都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德育的良好环境,这对开展德育活动,提高国民道德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如何实现初中德育的生活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57.
[2]杜海峰,杨玉霞.城区初中生德育生活化研究及实践[J].新一代,2018,(5):64.
[3]张泽龙.浅论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7,(8):228.
[4]李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探析[J].神州,2017,(34):145.
[5]段婷婷.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