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生活教学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基于生活教学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作 者:李锦宏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 516300)

摘   要: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高速发展,小学德育教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在国家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小学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德育素养培育。在德育教学中,积极渗透生活化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要求中,基于生活教学背景下,研究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师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性等出发,探索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通过研究,旨在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水平。
关键词:生活教学;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一、生活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性教育活动”、“研究性教育活动”。让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区,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教学生活化,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从而使教学在创新潜能开发的理想性和创造性活动的现实性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使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永远敞开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广阔的空间。
二、小学德育中生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生活教学理念淡薄
通过实际调研,在目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生活化教育理念。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总是照本宣科,将课堂书本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缺乏深度加工。甚至部分教师直接将书本内容复制在多媒体课件中,供给学生学习。德育教育应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这一点。按照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接受知识的工具,并不能真正成为主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且因为教师缺乏深度加工,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直线下滑,无法真正感知课堂教学的魅力与活力。
(二)缺乏生活教学课堂设计
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最早是由我国教育学者陶行知提出来的。其认为,生活化教学理念应当被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从根本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的启发。在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研究中,发现在课堂设计方面,教师对于生活化课堂的认识尚且不全面。教学模式相对简单,而且传统,没有严格按照生活化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德育教育中的每一个内容都与学生生活产生必然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良好地设置课堂教学活动,必然会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愿意接受知识。
(三)生活教学中互动性不强
在生活化教学中,如何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教育中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然而,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缺乏互动性的课堂环节设计。部分教师没有深刻领悟到教学的主体性问题,在讲台上“自导自演”,不喜欢与学生互换角色,也不喜欢与学生加强互动。在德育教学的互动中,如果教师明白角色互换的意义,学会转化课堂的主体性,将有助于快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有序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活跃起来,参与生活化教学,并不困难。
三、小学德育中生活教学的对策
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中的生活教学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生活教学理念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深刻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含义与意义。学校管理方面,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纳入教师考核与评价的重要范畴,定期去考察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开展情况。在教职工大会中,学校相关领导可以重点管理生活化教学这一块,让每一位教师积极发言,阐述个人的教学心得与体会。并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培养教师良好的生活化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之间积极交流教学心得,提出更加科学而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明确生活化理念的重要性。
(二)注重课堂教学设计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能力,积极设计有效、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有助于巩固教学,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对于德育教科书上的常见案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生活,进行综合性分析,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某种生活观念。真正成功的生活化教学,都是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关于教学互动性的增强,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辩论题目,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对于类似问题,不应该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反而应当重视起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辩论题目,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开展辩论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要学会适当转换角色,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堂下自己完成,在第二天的课堂中,让学生主动上台当一次小老师。比如说,给学生布置回家给父母洗脚的任务,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体会与想法,与其他同学分享生活经验与情感故事。这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才是最打动人心,最具有意义的。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自身良好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德育教育中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原理。另外,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上,要重点关注课堂教学内容,明确生活化教学开展的意义,主动设置课堂教学活动。最后,还要积极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学会在德育教育中渗透生活化内涵,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剑锋.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8(22):10.
[2]刘荣连.简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华夏教师,2015(11):78-79.
[3] 刘俊波.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与对策[J].好家长,2017(0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