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紧随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教学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核心素养俨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探寻的重要话题。本人就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做简单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校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人格与关键能力。当前中考命题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立意时代,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的总的指向。据此我们作为新时代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教育理念,转而从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审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价值,将核心素养渗透至日常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
1、生活情境的引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教学案例,大多都是对生活普遍现象的探讨与总结,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重塑学生良好的认知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鉴于此,本人认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多以生活情境为切口,导入更多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气息,认可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
比如,教学《做负责任的人》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置关于老人摔倒“扶”与“不扶”这一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和思考。
(1)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摔倒了,扶不扶?为什么?
(2)如果这个老人是你的亲人,别人也做出了扶和不扶的两个选择,对这样的选择你的想法是什么?
(3)如果下次你遇到老人摔倒了,你会如何做?
这个问题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也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情况。提出第一个问题目的在于了解学生面对这种情况第一反应会做出何种选择?设置第二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对“扶”与“不扶”产生的直接后果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第三个问题则是为了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思考要不要“扶”的问题到思考怎么“扶”的现实问题,既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保护好自己。整个过程包括“呈现生活现象”→“解析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不计较代价和回报对社会的意义,启发学生懂得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很多内容都是偏理论的,知识点也比较枯燥,如果我们教师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将教材中涉及到的与法治、道德以及生命价值等相关的概念知识灌输给学生,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同时也有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人认为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如,教学《秩序与规则》这节内容时,如果我们单纯的告诫学生要遵守秩序与规则,学生不仅对此不感兴趣,也没有深刻的体验。此时,我们就可以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设计一个现场模拟与“秩序和规则”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有真实的情境体验,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知识。比如在刚上课开始的几分钟讲课过程中穿插出去接电话的行为,邀请其他教师配合在上课过程中将自己叫出去,如此反复再三打断教学过程,接着再让学生评价这种行为,最后将课堂秩序引申到生活秩序,多媒体课件展示社会生活中破坏秩序的行为和不良后果,让学生小组讨论秩序与规则的重要性。如此,将静态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动态的情境应用,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法制观,使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3、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能够让学生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健康生活指的是一种对身体健康有利的行为习惯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也是对自己人生规划的积极表现。它要求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掌握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同时还要具备健康的人格。
比如教学《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内容,其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第一节的“生命可以永恒吗”、“敬畏生命”让学生认识生命;第二节的“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目的都在于教会学生珍视生命;第三节的“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则教导学生要懂得生活,让生命有价值。整个单元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境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为此我在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节课时根据教材内容开展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探究活动。
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分享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提出问题:爱迪生经过几千次的实验,终于成功发明了电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在探究和思考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我们不能一味消沉,而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以伟人的成长经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本就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生活观念以及正确的法治素养学科,教材就是我们最好的载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度剖析教材,并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引入生活素材,让课堂变得丰富有趣,以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促进我们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炳华,夏新宇.聚焦核心素养 让学生真正发生[J].江苏教育,2016(7-8):30.
[2]胡云婉.努力增强课标意识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