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网络时代下初中德育的堵与疏

网络时代下初中德育的堵与疏

作 者:刘小华 (广东省惠东县惠东实验中学 516300)

摘   要: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将全球数以亿计的计算机连接到了一起,实现着信息存储与互通,人们每天通过网络工作、学习、交流乃至查询所要了解的一切。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其中蕴含着海量信息。这些信息有积极的信息当然也有很多负面的。初中年龄段的学生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形成期,一些负面的信息难免会对他们的身心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对网络信息采取“堵”与“疏”,直接关联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让学生们接触正面的、积极的信息,隔绝不良信息的影响,是网络时代下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文中针对网络时代下初中德育工作进行了探究,望能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关键词:网络时代;初中德育;堵与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移动通讯设备来接入网络,实现网络冲浪。我们国家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其中主流人群就是学生群体。他们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娱乐、探索未知,互联网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转折期,任何外界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思想及观念,这种情况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如何通过有效手段来引导初中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德育网络化的弊端
虽然互联网有诸多的益处,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互联网是开放的,但信息页具有隐蔽性,有健康积极的信息,也有恶意虚假的内容。恶意虚假的信息可能使正处在身心发展重要阶段的学生们偏离正确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而信息的隐蔽性,能够引起学生们的猎奇心理,也能激发、放大他们内心的虚伪面。如果发生这些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造成不良的后果。
其次,互联网很难被监管及规范。这种情形会使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没有约束。人们常说“善恶一念间”,长期无约束的接触不良信息,或者对于消极信息无法疏导自己的思想,会影响学生们的心智。如今网络上很多的不良行为,甚至是网络犯罪都有初中生的身影,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约束自己任负面影响深入自己心灵的结果。
二、网络时代下德育工作的“堵”
所谓“堵”即是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筛查以及管理,让初中学生们减少接触不良信息的几率。
(一)规范化网络管理
鉴于互联网信息的繁杂无序又隐藏着大量的不良信息,为使初中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德育网络平台,必须对互联网信息进行筛查、过滤,对学生上网进行管理及约束。基于这些诉求,校园内网落及学生家中电脑需要应用防火墙技术来最大限度的阻断不良信息的进入以及获取途径,对于已知的不良网站进行主动屏蔽。在校园可以使用代理服务器形式使局域网通过一个主机接入互联网,在服务器端应用防火墙等网络技术进行约束。此外,应建立网络使用规范及相关使用制度,让学生了解并遵守规范制度来使用网络。比如,不可擅自使用服务器、不可擅自更改服务器设置等。可以让学生们相互进行友好监督,共同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氛围。在家中,学校应要求家长配合为学生个人电脑进行相关技术设置,讲互联网的两面性及恶意信息的危害性等信息传递给家长,并与家长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共同努力监督约束学生的网络使用。
(二)创设优质德育站点
若想学生心甘情愿的浏览学校设置的德育站点,就需要在形式及内容上做出好的规划和展现。一个有知识性、科幻性、趣味性的网站才能引起初中生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愿意浏览并从中获取健康的信息。例如,学校的德育站点可以设立一些趣味知识问答,如“古往今来”知识问答,展现一下人类的发展史,在重要时期,重要节点,是什么让文明进步?是什么让生活一步步走向现代化?未来的发展又会使什么样的?汽车真的能在填上飞吗?通过这样的有趣活动来吸引学生。另外,还可以上传一些有益的科教片、科幻片等内容,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正确的信息。通过积极信息的发布堵住学生们对一些消极信息的探索欲望。
三、网络时代下德育工作的“疏”
(一)加强德育引导,提升学生自律性
正确的引导是一个良好发展的开端,一个好的思想观念会为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持久动力。若要通过引导并能让学生们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去接触健康的网络信息,首先要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需要培养他们的自律性。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来自于教师积极的引领,这需要德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关注,以及对学生消极意识的及时纠正。而理想信念教育则是提高初中学生自律意识的重要途径[2]。在实践并实现理想的过程之中,学生们会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进而在以后的生活中,热衷于追求这种感觉,这种现实中的德育教育会对网络德育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德育教师可以在校园德育网站上开设“虚拟网络与现实人生”这样的专题,让学生们谈谈网络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共通之处与差别所在。也可以开展“网络助我成长”这样的交流活动,谈谈自己在互联网的接触过程中得到什么益处,学到了哪些知识,改变了什么缺点等等。让学生们通过积极的引导来建立起正确的网络意识,进而提高自身的自律性,使正确使用网络的行为得到良性循环。
(二)基于网络化特点开创新的德育模式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可是缺少自律性,没有太多的公众意识。针对这些特征,学校要进行德育教育的创新来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自觉的接触健康信息[3]。可以利用网络德育平台对学生们展开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比如,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来告诫学生们不良信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让他们从内心产生不良信息的抵触心理。也可以采取多样性、趣味性的信息互动来将网络道德规范行为进行普及,让这些正确的观念潜移默化的印入学生们的脑海。教师还可利用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发布德育相关信息,能实时有效的进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让学生在网络中能够获取到德育信息,做到德育在身边。
结语
网络时代下的德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与互联网的特点,通过有效的“堵”与“疏”来有效约束学生们的互联网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律能力。网络德育的应用更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进而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农积勇. 网络时代下初中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求知导刊, 2017(29):19-19.
[2]耿庆媛. 网络时代下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 情感读本, 2017(17):21-21.
[3]张华. 移动互联时代里的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探究[J]. 亚太教育, 2016(7):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