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媒介融合 少先队活动接“网”气——分级少先队活动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报告

媒介融合 少先队活动接“网”气——分级少先队活动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报告

作 者:张 娜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小学 510000)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与盛行,接触媒介成为当代青少年自由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当代少先队员就是和网络、电脑、手机一起成长的一代,置身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引导少先队员全面认识媒介。理性通过媒介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良好的公民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014年4月,广州市教育局正式印发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意见》(穗教函【2014】431号文件),使媒介素养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校作为广州市首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试点学校之一,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育人。如何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实践中把媒介素养教育做好,如何在忙碌的教育活动中有效进行媒介教育,而且惠及到每一个学生,少先队活动成为最好软着陆点。我校少先队《分级少先队活动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作为“十二五”课题《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与课程设计》的子课题,从本校少先队活动的分年段角度出发参与了研究与探索。
一、媒介素养教育,是时代呼唤,是少先队工作新能量
互联网时代来领,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网民占了网民总数的82.1%,北京、广州等地中小学生上网比例高达81.3%,这些数据表明:当代青少年媒介接触行为非常频繁,新媒介的开放性、全球性、多元性、快捷性、交互性等特征,深深吸引了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乐于挑战的青少年。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社会学习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有学者甚至认为,目前青少年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传播媒介,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必须。新的媒介环境让我们的少先队员的主动学习、探索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平台,少先队员获得海量信息的能力也逐渐超过大人,但他们对于辨别信息的真伪、美丑、防瘾防骗、避害的能力远远不够,也正是我们要去加以引导和教育。如何引导青少年与媒介共处已经成为教育最迫在眉睫的大事。
今天,新媒介的发展,让我们的少先队员思想道德环境更为复杂多元化,“老师说”“爸爸妈妈说”已经不是权威,“度娘说”“朋友圈说”“抖音说”已经成为少先队员获得“未知”的自觉渠道,甚至他们信息技术比老师掌握得还好,这对少先队工作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有效利用新媒介,获得少先队工作的教育素材已经变得无国界,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之外,动漫、网络、QQ、微信、抖音也可以成位少先队活动的宣传阵地。
2012年4月,原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在共青团中央工作交流会上表示,全团要努力更好地运用新媒介手段和文化载体做好青少年工作,全团要继续坚持用好新媒介和文化时尚手段的工作方向;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是少儿运用媒介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以“小记者”身份采访实践,也是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少先队员综合能力的重要阵地之一,媒介素养教育倡导的理性表达,做合格小网民,为少先队的公民教育提供了新方法。
二、少先队媒介活动分年段 符合少年儿童身体特点
《全国城市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状况报告》中的有关数据表明,对于“当代00后”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对目前儿童在使用新媒介中常见的三大风险及危害做了预警:安全问题、成瘾问题、关系问题。
少先队时期是还孩子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少先队员是互联网的一代,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塑造了他们的生活、交流、娱乐和学习方式。所以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是信息时代队少先队工作提出的时代的呼唤,也是少先队活动中接“网气”、接“童气”的重要内容。
我们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低、中、高年段分别设计了家长、学生媒介课程和实践任务,家校合作,共同成长。
三、年段少先队媒介融合课程和活动安排
我校少先队为每个年级少先队员设计了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课程和活动,媒介素养教育,融合在年段活动中是顺势而为的做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少先队员将体验到不同年级的活动,思路是:在一二年级,结合入学入队,定规则和引导最重要,通过队课全面认识学习媒介和传播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和传播观,通过选择正能量的网站和公众号,推荐“全国少工委办公室”“雏鹰网”“红领巾集结号”、“萌动上海”“青藤网”等一批正能量的公众号给孩子和家长;三四年级通过陪伴指导使用媒介,趋利避害,成为媒介合理的使用者,成为媒介信息理智的接受者和精明的消费者,五六年级通过学习制作媒介产品,理性交流,成为负责任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主动报道社会成为主动参与社会的信息时代公民。

四、家校共携手 共育阳光小网民
新媒介下,许多忙碌的家长渐渐发现,孩子已经被“电子保姆”逐渐侵略, 38.6%的小学中年级以上的孩子拥有手机,77.8%的初中生拥有自己的手机,手机已经远超课外书成为孩子们欢迎的媒介,近一半的孩子有QQ、微信号,他们也像大人一样刷朋友圈、录小视屏,看网络新闻,甚至比大人更热衷玩抖音。网络游戏也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宅”在家的重要原因,玩什么游戏、玩多长时间、游戏充值合不合理,也成为亲子关系的一大矛盾。他们网上获得资讯的能力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2014-2015年中国城市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状况报告》中,对于“孩子上网你最担心什么?”这个问题,71.5%的家长选择耽误学习,68.7的家长选择影响视力,66.1%的家长选择接触不良信息,47.8%的家长选择担心交上坏朋友,42.2%的家长担心上当受骗。
新媒介的不健康、不安全、不文明,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担心,家校结合,一直都是教育最佳拍档,少先队利用家长会、家长讲座、活动参与、家校互动活动,少先队假日小队活动等,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引导安全、文明上网和良好亲子关系上下工夫。

五、我们的收获与反思
我校分年段设计媒介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少先队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少先队分级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体验活动,为每一位少先队员的成长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段实施可以在时间上灵活,利用级际课堂、年级活动时间来进行;我们还利用200人阶梯课室的可容纳性来考虑,在级课的地点上刚刚好切合了场地的规格。我们还利用可能利用的资源做媒介级课堂,如邀请市小记者中心的老师、羊晚家长、南方报社的校外辅导员、本校的漫画老师、摄影校外辅导员等成为为媒介素养教育级课堂讲师团。我们还积极利用好少先队级课、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美术、语文等课程来分年段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学生在媒介活动中享受快乐、开阔视野,获得了成长。回望获得成果,我们很欣慰的看到,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引导,学生们关注我们这个世界、热爱生活,表达心声有了更多的途径,也懂得的作为媒体人应担负的操守。我们也看到国内的家长媒介素养教育有很大的有待提高的空间,对于新媒介,我们的家长要进一步认识到是疏而不是堵,是运用而不是沉迷。
今后,我校媒介素养与少先队活动将进一步融合,能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更有效的适应时代发展,融入新媒介,培养更具有清醒理性“媒体人”功能的少先队员,全面认识学习媒介和传播的全面认识、合理使用、理性表达和公民参与,树立正确的传播观;通过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趋利避害,成为媒介合理的使用者;通过学习制作媒介产品,学会交流和表达,成为理性、负责任的传播者;通过以“准媒体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参与社会的信息时代公民。

参考文献
[1]张海波《 苹果世代:“00后”儿童的媒介化生存及其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广州:南方日标出版社,2013年.
[2]张海波《媒介素养(小学生读本)》,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年.
[3]张海波等 《互联网+时代儿童的在线风险及对策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