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提高初中德育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德育课堂教学质量

作 者:钟建超 (广东省惠东县黄埠中学 516300)

摘   要:对初中教学而言,德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给孩子们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竖立深切的政治觉悟,以阳光、健康的面貌成长起来,意义重大。那么,如何优化德育工作的理念,寻求更出色的途径,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关注。笔者立足于实际,制定了具备高度针对性与可操性的教学方案,希望能给老师们带来启迪与思路,让更多品行高尚的学子涌现。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提高

引言
毫无疑问,初中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成长阶段,拥有极为突出的可塑性,关乎孩子们的未来。就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仍算不上尽善尽美,暴露出了大量的短板与不足之处,最为典型的,还是人们的目光被卷面成绩所局限,而忽略了性格、精神上的培养。这就造成了极大的弊端,很容易让孩子们走上歧途。事实上,在日新月异的教育界,老师也肩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与使命,为了孩子们的前途,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备课、批改作业等环节,让师生都显得身心俱疲,可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却有限,可以用事倍功半来形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德育工作就成了极佳的突破口,有助于扭转当前困境,带来更加高效、专注的课堂,从困境中解放出来。基于此,笔者会在下文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思路,以求推动德育教学的进步,为教育大业做出贡献。
一、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老师无疑是学生们极为关注的对象,是距离最近的标杆与榜样,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斩获更为理想的德育工作成效,老师就要具备足够的自律性,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无形间感染到学生,让他们也逐渐具备良好的素养。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平等、亲切地对待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绝不能区别看待,甚至歧视、冷落。孩子们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老师要做的绝不是一味斥责,而是共同承担责任,正视自己的缺点,杜绝类似的情况反复出现。最后,老师也要虚心、认真聆听孩子们的看法与观念,进行频繁、直观的沟通,打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果自己在工作上有了失误,也要及时承认,吸取教训,不必担心损害到自己的权威,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受到学生青睐与信任的合格教师。
二、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长篇累牍、千篇一律的大道理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会激发学生们的逆反心理,这就意味着,老师要辨析实际条件,灵活展开教学,让孩子们真正地对其产生认同感。打个比方,在学到《我的第一本书》这一课时,老师就要深度发掘课本的教学潜力,让孩子们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并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心态,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爆发出成倍的学习动力。总的来看,只有把品德与知识看作一个整体,将德育工作糅杂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发挥出理想的作用,让孩子们产生共鸣,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老师要充分意识到,课本上的内容本就包含着很多高尚的精神与品质,值得我们反复揣摩与体悟,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记下知识点。事实上,不论哪一门学科,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诸如政治课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语文课本上呈现的圣贤品质等,就连看似抽向的理科教学,其中很多科学家的拼搏精神、坚定信念与缜密的逻辑思维,都可以对孩子们带来不可忽视的帮助。老师们应当把德育工作融入其中,让成绩与品德齐头并进,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让古老的华夏文明得以传承下来。
三、和家庭沟通,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
家庭对孩子们带来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学校,甚至犹有过之,因为学生与家庭的关联更为密切,时间也更长远。科学的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出立竿见影的作用,反之,很有可能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干扰,不利于今后的发展。诚然,教育是老师们的主职工作,但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置身事外,后者也应该积极配合学[3]。因为父母无疑是和孩子最为亲密的人,拥有不可取代的影响力。那么,老师和父母就要积极、频繁的交流,携手关怀、教育孩子,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家长就要认知到德育教学的作用,并努力提升自己,成为最好的榜样,给孩子们带来无形的影响。
为了达成更为显著的教学成果,老师和双亲的交流就必不可少,彼此都要客观看待孩子的漏洞与薄弱点,并认知到他们的潜力与特长。对于不够好的地方,盲目斥责是极为低效、落后的手段,应当做出全面、理性的考量,不光要让孩子们反省自己的错误,对于闪光点,也当不吝夸奖。两者只有在一致的步调下前行,才能起到全方位的教育,让德育工作的价值得到体现,给孩子们打下扎实的根基,在今后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畅。
四、亦师亦友,提升教学效率
初中生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缺乏自律性,为了保持更高的专注度,就要尽可能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热情。这就离不开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以及稳定、深厚的师生情感。毫无疑问,若老师的表情管理不到位,始终不苟言笑、刻薄严肃,必然让学生们产生畏惧、排斥心理;而温和、优雅的教师,显然更具魅力,从而让孩子们自发地对其抱以关注和信赖,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与规划,并勇于阐明自己的心声,携手打造更为积极、明媚的课堂。事实上,很多学生都无法认知到德育教育的价值所在,而课堂本身也较为单调、无趣,那么教师自身的感染力就成了激发孩子们兴趣的有力工具,可以让他们全身心地沉浸在课堂中,让教学规划顺畅落实下来。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以真挚、热切地态度与关怀、帮助学生,与他们分享困惑与喜悦,尊重与不同的看法。要知道,德育本就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当然,老师也要注重于自身形象的维护,要让孩子们形成阳光、质朴的心态,从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新世纪人才。
结语
想要让初中生以理想的面貌成长起来,拥有出色的礼仪与素养,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就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德育教学。那么,老师就要辅助更多精力到德育环节,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善于反思,优化德育教学质量,寻求更高效的方案与途径,给孩子们带来最全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亚辉.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38.
[2]邓秋,梁友志.渗透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93.
[3]王友庆.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有效性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