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比较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必须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认识过程,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它不但能引导阅读主体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能引导阅读主体的思维向多层次、多侧面纵深发展,使阅读主体的思维灵活而具创造性,开阔具有深刻性。
关键词:比较性理论;名著阅读;初中语文
一、对阅读现状的探究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把较多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试题训练上,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探究学习方式下的阅读活动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造成一味追求名著阅读教学的课堂的表面形式,形成表面上名著阅读教学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学生对课内名著阅读的态度则表现为启而不发,沉闷;不逼不读,担忧;读而不懂,郁闷。针对现状,我经过多种方式的尝试,倾向于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去深度解读名著,对学生进行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从而更透彻的理解文本。
二、比较阅读在名著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比较阅读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比较,就是寻求众多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差别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两种或多种文章(或语段)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阅读方法。比较的目的在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2.比较阅读在名著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首先,它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乎新课程提出的“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其次,符合新课程标准“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要求。第三,比较阅读是一种“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它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三、比较阅读在名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同文比较,深入理解
一部名著,常有多个人物。这些人物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把这些人物进行比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的去剖析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也能够更深入的去把握作品的主题。
《水浒传》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他们都武功高强、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如果不辩证地去看他们,只是用一般阅读的方法,很难分清这些人物,很可能就会闹出宋江大闹野猪林这样张冠李戴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分析人物时以鲁智深、武松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相似的经历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去探究人物性格。学生自然会发现:都是小官吏(鲁智深是提辖,武松是都头);遇见不平之事,都为此打死了人;打死人后,处理的方法却有些不同(鲁智深是虚晃一招,奔回下处,打包走人;武松是前往衙门自首)。比较到这里,有学生已经发现鲁智深比武松要“狡猾”,再仔细探究就明白了,鲁智深在遇到意外时是“聪明”的,他对于统治阶级 “官官相护”的法律认识是清楚的,所以,他不报官,而是自己救金老父女走;武松则因为自己是都头,对于当时的法律抱有一定的幻想,幻想破灭后才自己报仇,报仇后又认为自己违法,于是自首。终至于最后被张都监所害,不得不上梁山。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发现了,两人都脾气暴躁,但鲁智深明显更有谋略、更智慧一些。
通过不断地运用比较,能够培养学生抓住问题的基本轮廓,不遗漏问题的重要细节和主要部分的能力;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多方面联系和关系的能力;善于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中创造性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2)同人比较,纵横比较,拓宽视野
除了不同人物的比较,还可以对同一人物的比较,这是一种纵向比较。如人物本身前后态度的比较,在学习《水浒传》时,学生从林冲一开始“忍人所不能忍”终于杀人上梁山的比较,知道了他不想反,但被逼迫不过;再说武松:在斗杀西门庆时只杀了西门庆、潘金莲、王婆,其余人等没有牵连,后去自首;而血溅鸳鸯楼时则是连丫环、小厮等大杀一通。通过这两段的比较,学生明确看出出武松性格中的“狠”,也明白他是看透了当时统治阶级及其法律的本质。不需要老师点明小说的主题,学生已经自然而又深刻的认识到农民起义是“逼上梁山”。
(3)同类比较,彰显特点
对于内容和形式相近的作品,不妨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获得新的思维视角,以加深认识、彰显特点,从而收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例如在阅读游记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来进行比较。
从出游目的、故事背景、经历的事情、写作手法等进行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作品表现的是不同的中心:鲁滨逊展现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者在追求财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敢探索冒险精神;而格列佛游记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对外疯狂掠夺,对内残酷剥削的政策和18世纪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通过比较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分析与概括的能力,使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深刻、敏捷、灵活,可以有效进行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名著的教学中,还可以有很多好的方法去帮助学生了解名著,认识名著,但比较阅读不失为有效而又容易掌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云钏, 论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4.
[2] 初中语文教学提高经典阅读有效性的策略[J]. 崔华阳.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
[3]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于燕.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5(03).
[4]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苏从君.教育教学论坛.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