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专递课堂就是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农村教学点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镇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简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解决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偏远地区、特别是山区贫困地方的“缺师少教”和“开不好、开不足、开不齐课”问题,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专递课堂模式”;实效性;课堂教学
前言
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针对于解决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建议: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在这一教学要求下,加强“专递教学模式”研究,优化“专递教学模式”的具体落实方法是我们教学者探讨的重要话题。但从当下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在落实“专递化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提高“专递教学模式”实效性应该是我们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笔者就重点对此进行探讨。
1、“专递课堂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设备和网络等技术并不十分成熟,在上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断网、传输的声音小、有杂音、视频画面播放不流畅等问题。
由于专递课堂是跨越时空授课,而且同时连线两个教学点。因此异地课堂的限制导致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缺少互动。首先,录播老师与同步视频教学点辅助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协作。其次,许多主讲老师不清楚教学点学生的姓名、性格特征、认知风格等,而由于师生不能近距离接触,教学点学生会感觉教师不是身边真实存在的老师,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第三,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课堂中主要以老师讲授新课为主,师生互动较少,生生互动几乎没有。
2、提升“专递课堂模式”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2.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前提。之所以“专递教学模式”的价值不突出,原因就在于很多教师忽略了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课前教学资源准备不充分,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实效性。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首先就应该立足于课前准备。
一是要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与处理。“专递课堂”由于空间的限制,学生最直观看到的就是教师呈现给他们看的资源,所以主讲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交互式的资源,资源的呈现要清者简洁。
二是落实集体备课。“专递课堂”的学习对象是多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年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都与主场的学生存在着差异。专递课堂的主讲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准备好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群共享,辅助教师下载并查看,辅助教师结合教学点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反馈给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可以在丁丁群里面就课堂教学组织的情况和教学活动等展开研讨,最后主讲教师完善教学方案。教师们集体备课生成的教学预案对于教学点学生来说更有针对性。
2.2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专递课堂”也不例外。“专递课堂”中,师生交互的主要是主讲教师、辅助教师和教学点学生三者之间的交互对此,笔者认为我们主要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师师交互:主讲教师与教学点的辅助教师的协作“专递课堂”成功的关键。课前双方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课中双方针对课堂组织、课堂管理等展开密切的配合,课后交流反思。
二是师生交互:主讲教师和教学点的学生之间开展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等。
三是生生交互:生生交互是指同一个教学点的学生之间的面对面的互动和不同教学点的学生之间的跨课堂的互动。同一个教学点之间的互动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方式,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不同教学点的之间互动方式主要是作品展示、小组竞赛,相互评价等方式,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表现力和他们的胆量。
2.3加强教学的主辅配合
由于专递课堂是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传输,教师在切换不同的活动或者重复活动时需要给出实时的指令,如果主讲教师发出的指令不清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辅助教师进行说明和讲解,主讲教师在进行多方交互时,课堂容易进入空置等持的状态,长时间等待会出现学生因不耐烦的情绪导致课堂秩序的波动,所以教学点辅助教师需要管理好课堂的纪律,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要及时的提醒学生,辅助教师可以灵活利用等待时间让班级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节奏自然流畅。
2.4知识教学与心理教育双管齐下
由于“专递课堂模式”多适用于农村学校,这里的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或者是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鉴于这一特殊性,我们在落实教学环节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也需要多留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行为教育和思想引导。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应当开发并加入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专递心理课、生理卫生课等,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定期与孩子们交流。同时在课堂内外搭建家长了解和沟通的平台,让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也有渠道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使专递课堂不仅做到“递”,还能做到“专”。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专递课堂模式”是为了减小区域教学差距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支撑下,“专递教学模式”起到了丰富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作用。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专递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基于专递课堂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 龚志敏.黄冈师范学院 2018.
[2]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结构、应用与改进[D]. 施恒.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专递课堂应用的要素分析与模式探究[J]. 薛杨.吉林教育.2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