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为方向,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为目的。落实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既是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更是为了构建智慧课堂,真正落实教书育人教学实践。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尝试着总结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
前言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发现学习”法创立者布鲁纳(J. S. Bruner)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基于此,不少学者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笔者个人在教学实践中也比较推崇这一教学模式。但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追求探究表面的浮华大过于探究的有效性,这中探究式教学无异于“零探究”,也没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目的。基于此,笔者总结了自己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1、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探究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充当的是课堂“接受者”和被动学习者角色,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独立学习的品质。但是探究式教学则立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主张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探究式教学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探究式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讨、合作探究的基础之上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模式。有助于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我责任感和积极参与度。
三是探究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探究学习尊重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等差异,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能够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也能够得到教师的点拨,这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也是遵循学生个体差异的根本底线。
2、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原则
2.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高中生物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是多样化的,不管是小组学习还是独立学习,都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如果想要真正的让探究性学习有效的运用到高中生物中,就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准备探究的资料;探究过程中的设计;探究结果的展示等。
2.2以实验为手段,以知识为载体,真正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的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阶段的知识大世界中,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是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目标。生物通常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进行生物实验,可以从根源上改变生物的教学方法,真正的认知到其中的真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学习的能力、分析等综合素养,且以生物为载体,引导学生真正的学习自主与创新。
2.3以学生为主体,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对于生物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手段,让科学的方法可以顺利的在课堂中实施。其实生物教学不仅仅需要培养科学的态度,更需要强化生物教学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科学的态度有如下几方面:客观的世界观,用客观的观点清楚知道生命的价值;实事求是,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有顽强的意志力,勇于挑战;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等。
3、例析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本文笔者以人教版生物1必修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为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当学生初步了解细胞增殖相关知识后,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过程:
首先提出问题:“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其设计思路是什么?(目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并仔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其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能够充分理解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从而全面的认识细胞的大小与物质的扩散相关知识。
接着总结结论: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们教师需要倾听、总结学生对结果的讨论,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经过思考,得出结论:细胞的新陈代谢并不只与物质交换速度有关,其内部还需要一些重要而复杂的结构。)
继续提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够影响细胞的体积?
适当给予提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所控制的范围是一定的,另外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进行着不同的生理活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细胞内的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细胞太大也不利于细胞内各种成分的交流。(学生经过思考回答:细胞的核质比以及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最后的总结与陈述:教师对各个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进行评价总结提示:①利用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②利用NaOH遇酚酞呈紫红色的原理,检测NaOH渗入琼脂块的速度和深度。
通过模拟实验和合作探究,学生充分理解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同时,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性更强,参与度更高,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
参考文献
[1]黄洁萸.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引用[J].海门市三厂中学.2007.11.
[2]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8.
[3]贾世华.浅析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教学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