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更为鲜明的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创新性特点,所以教学中必须把具有生活和时代气息的、生活化的内容引入课堂,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能力;核心素养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新编课程越来越强调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作为新课标四大学习领域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应用数学。这种新的学习形式,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的研究》,要上好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明确实践活动目标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阶段目标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数学课程同其他学科的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把握好这一类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农村孩子的课堂。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是关键。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从生活事例入手
选择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打电话》时,根据学生已有生活体验,我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微课,让学生明确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如何安排打电话的合理时间,为这节课开好头。
2.从学生的认知习惯入手
从学生的认知习惯入手,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导入。在教学一年级《想一想 摆一摆》时,考虑到低年级儿童的认知习惯,我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故事情节来引出新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很快能投入后面设计的闯关活动。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产生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三、转变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情欲。”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比如:针对差别的群体开展节水调查、一周午餐菜单调查、掷骰子游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合点,激发其对成功的渴望,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培养创新的意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要给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兴趣得到升华。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时,我事先让去观察校园各处漏水的水龙头,然后让学生收集学校一处滴水水龙头1分钟漏水量,10分钟漏水量。布置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在网上查阅我国水资源现状。课上分小组计算,1个滴水水龙头1小时、1天、1年的漏水量,全国30万所小学1个一年滴水龙头的漏水量,完成学习任务单。再全班交流,从而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大家合作设计节约用水宣传标语,张贴到学校水龙头旁。
通过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合理设计练习,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1.练习设计讲层次,做到面向全体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节实践活动课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于后进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优生选择一定的难度,以利于思维的拓展。同时练习要适量,确保学生能完成。练习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2.练习设计新颖,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要善于抓住学生成功的获得感和自信心,合理提升。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时当学生运用规律很快说出9张卡片摆出的数。教师可顺势提高练习,追问10张卡片可摆出哪些两位数。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训练中得到提升。再如在教学五年级《掷一掷》时,学生在“玩”骰子中发现了两个骰子点数和的规律。在课后练习设计上让学生分小组探究3个骰子和的规律,或2个骰子差的规律。因为有了课堂上的成功体验,学生会积极参与,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总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打破了老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听的局面,更不靠题海战术去强化训练。而需要老师灵活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富有探索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数学课堂,并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数学中用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8月.
[2]《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https://max.book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