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科研基地专项课题 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Fjjgzx18-114)
摘 要:在目前看来,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逐渐受到各地学校的重视。与客观上的生活质量标准相比,主观生活质量的判断重点在于个人主观需求,其中包含愿望实现的程度以及主观目标等基本要素。对于民办中学而言,学校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都要做到全面重视学生的主观生活水准,确保能够结合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真实状况,进而给出改进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现状
从根本上来讲,主观生活质量包含了主观层面上的各项重要评估指标,此类指标的评估重点在于判断个体是否达到了满意的主观生活状态。近些年以来,各地民办中学都在着眼于总体办学水准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多数民办中学对于当前的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并未能给予必要的重视[1]。由此可见,主观生活质量应当构成评价民办中学整体办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并且,民办中学也应当运用相应的措施与手段来转变学校当前的办学思路,将主观生活质量全面纳入民办中学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
一、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基本内涵
从基本内涵的角度讲,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内容在于运用主观评估的方式来判断个体的主观生活状态,其中的评估指标应当包含个人目标、个人需求以及个人愿望得到落实的情况[2]。对于特定的个人生活领域而言,评判主观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就在于个体对于当前生活的基本满意程度,该判断标准代表了主观性的感受与体验。此外,主观生活质量还直接决定于个人认知,通过运用主观性的判断方式来衡量个体的幸福感程度。
对于中学生的特殊群体而言,主观生活质量在根本上关系到学生的性格塑造以及人格培养,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很多中学生都表现为多种不良的日常行为倾向,而其中的关键根源就在于中学生欠缺较好的主观生活质量。在缺少主观幸福感与满足感的状态下,很多中学生就会表现为心理扭曲或者其他的心理疾病现象,甚至威胁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民办学校而言,民办中学目前亟待运用科学的方式来判断与衡量学生的主观生活状态,据此给出提升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二、民办中学的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现状
民办中学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中学而言,其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在目前看来,民办中学的多数学生仍然需要应对较大的升学压力,因而很难达到较高层次的主观生活质量。在此情况下,民办中学的很多学生都会表现为自暴自弃、沾染不良的日常习惯或者敏感自卑等心理倾向。作为学校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如果没有及时察觉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则可能导致中学生出现心理扭曲或者其他后果。
因此在改进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具体过程中,民办中学尤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与对策来提升学生幸福感,多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日常生活与日常学习中,师生之间也要确保经常进行沟通,并且随时解答学生的心理疑惑。
三、探析改进对策
主观生活质量与中学生的人格培育以及心理健康水准提升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讲,多数民办中学针对学生的主观生活并未能给予较多的重视,而是表现为忽视主观生活质量的倾向。在学校管理者以及学校教师看来,衡量教学质量的最关键指标就在于学生目前的各个学科成绩。除此以外,其他指标都占据次要的位置。然而实质上,主观生活质量能够直接决定中学生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状态,学校对此应当引发更多重视。具体在实践中,民办中学需要运用如下措施来改进学生目前的主观生活质量:
(一)全面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能否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其在根本上决定于主观生活质量。因此从主观生活质量的视角来看,民办中学在目前阶段应当格外关注最基本的学生心理健康,并且做到有效结合心理健康引导以及主观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民办中学目前的人才培育过程中,核心措施应当落实于学生心理疏导,确保运用心理疏导的措施与方式来培养健康的心态,避免各种负面情绪给中学生带来明显的干扰或影响。在目前看来,民办中学教师以及各年级学生之间已经能够运用信息化的方式来进行随时沟通,因此体现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学生心理疏导的重要价值。例如作为民办中学的班主任而言,班主任可以与全班同学共同来创建班级微信群,并且鼓励同学们将内心困惑以及各种不良情绪发送至微信群中,然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帮助其进行解决。通过运用强化师生沟通的方式,中学生即可感受到班集体对于自身的关爱态度,从而达到了主观生活质量提升的效果。
(二)运用适当措施来增强学生幸福感
学生幸福感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必须依赖于客观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整体改善。在此前提下,民办中学就要做到运用多种措施与途径来提升中学生目前能够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比如改善学生当前所在的整体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等等,以此来增强主观生活层面上的满意度,确保中学生可以拥有阳光与积极的成长环境。
例如各个年级教师以及班主任在面对家庭生活存在困难的中学生时,对于此类学生就要给予更多的帮扶与关心,其中包含精神层面施以鼓励,并且给予物质层面的更多支持。在全班师生共同帮扶困难学生的基础上,应当能够创建浓厚的班级友爱气氛,从而让贫困生真切感受到前进动力。此外对于性格偏向于自闭的中学生而言,班主任就要给予更多的热情鼓励,确保学生能意识到自身的潜能所在,并且乐于敞开心扉进行沟通与交往。
(三)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截至目前,民办中学范围内的多数学生仍然面对不良的校园整体氛围。因此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中学生自身也将会受到不良的感染或者熏陶。为了切实杜绝不良校园氛围给中学生带来影响,那么关键在于净化民办中学目前的校园整体氛围,对于潜在的不良环境因素也要做到彻底予以消除。在日常教学以及生活中,教师应当致力于严格约束班级学生。此外,教师对于呈现不良行为倾向的中学生也应当耐心进行引导,而不要对其进行严厉的苛责。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决定于学生个体因素,同时也决定于外在的成长环境因素。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来看,主观生活质量应当作为评价与判断民办中学当前综合办学水准的核心标准。民办中学只有在全面明确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给出可行性较强的主观生活质量改进对策,最终达到塑造学生健康心理以及健全人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建雷,刘金同,王旸等.枣庄市农村留守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与自我意识现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5(09):128-132.
[2]罗佳.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7):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