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伟大的教育家高尔基说:“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可见创新是多么的重要。新时代需要的不再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人,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自然当以此为重点,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加强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思维广度、深度,潜移默化的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本文笔者就以初中物理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初中物理;思维发展
前言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去质疑。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他们所提的问题往往不能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但他们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才会有创新的欲望。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并鼓励学生从课题、实验、问题等角度去质疑问难。
1、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新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事迹,应注重前人创新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前人、科学家、发明家是怎么想到的,他们解决问题方法是什么,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要更多地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创新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丰富联想;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第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丰富内容。
2、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深化学生创新思维
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使之更具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积极的求异性就是要求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去继承前人的知识,而不是盲目的崇拜,没有伽俐略的求异,也许我们仍会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止运动。敏锐的观察力就是透过苹果落地现象而敏锐的引发了对引力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造性的想象,就是要能以已有的理论和实验事实为基础,得出富有创造性的结论,麦克斯就是在法拉第等科学家对电磁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震荡电场产生震荡磁场,震荡磁场产生震荡电场;并进一步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独特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应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依托,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观做指导,才能形成具有活跃灵感的创新思维。而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特点。可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能突破常规地从多个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进而获得答案的思维方式。
3、教师要做勇于创新的典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弱化”和“稚化”自身,即从初中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的回答,又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的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的动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室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激发学生物理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教学,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科技物理实验,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光学的有关知识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制各种形式的针孔相机、望远镜等,组织学生自行设计测量学校各种建筑物高度的方案,学习电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指南针、小电铃、电动机模型等等。这能够很好地巩固他们的知识,不断拓展他们的思路,提升学生动手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不是朝夕之间即可实现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依靠教学活动,不断的加强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日积月累方可实现。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进取、进步,成功、成才。
参考文献
[1] 吕学斌.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才智.2011年18期.
[2] 李芹.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