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巧手、慧眼”谈美术教学中欣赏与创造

“巧手、慧眼”谈美术教学中欣赏与创造

作 者:王跃鹏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四小学 161300)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说过:“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是这样,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到处都会有美的发现。
走进我们讷河市第四小学的校园,你会感叹师生们奇妙的构思和新颖的创意。“木之情”、“瓶之韵”、“纸之魂”三个展示令人流连忘返。我们每天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感悟着创新的快乐。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在教学中,我的点滴做法。
一、开发中创作与实践
在新课标研发过程中,结合我校的校情、师情、生情我选择了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在与学生们多次研讨之后,确定了“激发兴趣性”“朽木景观”“巧手纸工”等校本课程。在几年的实践中,校本课程已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课程,并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启迪智慧,感受快乐。在教学中,我把多种教育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是学生在校本课中,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育美、求知、创新、育人的四重奏。
在开始研发美术校本课程中,根据我校的实情,我确定了创作的原则,一是选材上成本要低,二是比较实用,三是创新意识,四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终于灵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瓶子,被人们丢弃在一边,成为生活的垃圾。另外,瓶子的材质为玻璃,表面光滑,利于绘画创作,如果创作中出现问题,也可用水清洗后,重新进行绘画,避免了制作原材料的浪费。于是,我开始尝试,在五年级的美术课上,我和同学们在酒瓶上进行绘画,同学们兴趣盎然,十分高兴。不长时间,他们已经能够在酒瓶上绘画出比较得意的作品。可是我们还是遇到了困难,学生绘画完的酒瓶,在阳光照射下,容易出现起皮,颜色脱落的现象。经过多次研究探讨,集思广益,在酒瓶颜色晾干后,马上为瓶子刷上清漆,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这样,在我们不断地摸索与创作中,一件件稚拙而出有生命力的作品诞生了。有趣的小动物、可爱的人物、生动的植物、形象的小房子等等。真是“心智灵动趣横生”我为之惊奇感叹。全校的酒瓶彩绘创作在我的带动下就这样全面铺开了。
二、快乐中感悟与创新
我校的酒瓶彩绘得到了市教育局的一致认可。当我们为自己创作的作品感到欣慰时,市领导又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能不能在酒瓶上做到更深入的挖掘,赋予它更多的教育内涵,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亲自参与体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与想象力。”在学生领导的启发下,我开始重新审视了我们的发展空间与方向,开始了引领学生画酒瓶系列的新的尝试。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方面构成绘画的有机成分,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亲自参与的体验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创作由最初学生个人独立绘画到分工合作绘画,由简单的独立作品到复杂的系列作品,使酒瓶彩绘赋予了更新的内涵。有:“荣辱观教育”、“古诗词赏析”、“书法展示”、“民族风情”、“家乡景观”等等。师生们还根据想象创作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等具有鲜明主题的作品,学生在愉悦中创作,融知识、艺术、情感、道德于一体。
在成绩面前,在上级部门对我给予的更大期望面前,我又进行了更深入的反思,能不能继续把我笑的瓶文化进一步创新,使他更具有生命力呢?于是新一轮的研讨、创作开始了。不久,在我近一个月多次试验后,“酒瓶浮雕”问世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师生已创作出了“奥运福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西游记”等具有故事情节的作品,酒瓶彩绘由平面设计到立体创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扩展了酒瓶创作的途径,学生们也由简单的彩绘,转到动手操作组合上来,学生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培养。学期初,师生们用瓶盖、饮料瓶、果冻盒创作了以“爱”为主题的风景画来美化教学楼墙面,利用酒瓶创作了打击乐——“酒瓶编钟”,还用饮料瓶制作的“环保活动字幕”,以酒瓶、药瓶组合的以“国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作品等。如今,学生在家里也积极创作。目前,“瓶文化”已成为我校的一个品牌。
在酒瓶彩绘取得成功后,我更加坚定了以废弃物品为创作素材的做法。提倡“环保节约,开发绿色教育”这条路是对的。我一边研发酒瓶彩绘,一边另辟蹊径:在受到植物标本和市场上干枝材料的启发下,我想能不能把大自然中的植物,通过师生的巧手,变成美丽的作品呢?因为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植物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年复一年的吐绿枯黄,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于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采集植物的茎、叶,通过漂白、染色、修剪、造型,制作成干花,美化教学楼的每一个角落,令人赏心悦目。师生们根据采集来的植物进行巧妙的构思,把多种植物融合到一起进行二次创作,并通过草编、捆绑、粘贴等创作手法,创作回归自然之美的工艺作品。现如今,走廊内展示了师生们共同创作的百余幅作品,既培养了学生创造美,感悟美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是充分体现出自然之美,源于自然的艺术情感。为了收集到更多干枝材料,我校在操场西侧的绿色植物园种植了多种植物,有小麦、谷子、黄豆,还有北方不常见的棉花、花生、丝瓜等,并且根据植物不同时期和长势进行采集、晒干、着色,确保了材料的提供。
三、创作中发展与延伸
酒瓶彩绘之后,我和学生们又相继研发了“巧手纸工画”等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随着我们创作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学校专门在三楼布置了“木之情”“瓶之韵”“纸之魂”三个展室,这里收集了师生们创作的精品,另外每个班级都有展柜,师生们把创作的作品陈列其中,师生们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如今,我们已编剧了美术校本教材作为教学依据。
在美术课程开发实践中,而我们的师生创造力是令人佩服的。忘不了我们的师生一次次捐献千余个酒瓶子的场景;忘不了我们共同清洗瓶子与绘画的快乐,更忘不了为了几个特殊形状的瓶子我们走遍周边的回收站,为了几截朽木到郊区动迁处收集的辛苦。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流下的不仅有汗水,更多的还是收获了成功与快乐。
我们虽然在美术课程开发上扎实地迈出了第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仅仅是刚刚开始。我将再接再厉,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开发与实施的能力.在教育局、进修学校正确领导下不断提高课程质量。我深知,美术课程的研发任重而道远,社会在发展,课程在改革,只有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才能使我校的“美术绘画教育”深入人心,才能使我校的美术校本课程成为师生创新,实践的平台,才能使我校的美术课程改革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