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阶段在学生整个成长教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个时期,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上有了质的改变,开始学习各门学科,此外小学是学生个性养成的初级阶段,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之外,教师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进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新课程教育理念推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等方面,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德育水平,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小学是学生思维和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同时这个时期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因此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至关重要。提高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水平对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熟练理解德育教育理论,不断实践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一、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目前对小学生的评价重心偏向于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价,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熟知丰富的知识,但是到的水平低,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才,甚至对对社会安定有坏处。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对于正面和负面的事物没有正确的辨别和抵制能力,如果接触不良的社会影响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不利于学生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事例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时有报道,同时这些犯罪分子的年龄逐渐向低年龄段发展,这都是因为教师及家长没有对学生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进行反思,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人生观,面对不良诱惑可以抵制,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成为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全面反思我国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提高德育教育水平有利于弥补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高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水平,更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设立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这个工作已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的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依托学校的设备、建筑等对学生进行包括爱国主义、保护环境等道德教育,但是其小学效果仍然与标准的教学效果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家长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多数课时都是用来给学生讲考试知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也增加,导致分配给德育教育的时间少之又少,很多学校领导也没有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德育教育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德育内容不符合自身的认知水平,很多学校在选择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较低的现象,教育内容是从社会角度出发,脱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导致学生对德育理解不透彻,出现思想和具体行为不符的现象。最后学校德育教育的手段单一,往往局限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教学效果不佳。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小学德育工作
要提高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学校领导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足够重视,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涉及内容广泛,可以渗透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体育课程和美术课程,相辅相成,在对学生学科教育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此外,应该意识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社会都应该一起行动,共同努力,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学校为主要的教育渠道,家庭为教育的基础,社会充当教育的依托,三者共同形成教育的有机整体,达成教育共识,全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提高教师德育素养
教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时间最久的长辈,同时教师在学生心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老师学习,不仅仅包括知识,还包括日常生活的行为、品德等,因此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对德育教育工作其重要作用。教师自身德育素养提高,通过自身的行为做典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身作则,教育更加实际、有效。此外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工作者,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育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方式,例如组织德育课外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进社会,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内容和事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成为我国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例如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学生完成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小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是大趋势,小学也是如此,小学生身心刚刚开始成长,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小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论述了重视小学德育工作、提高教师自身德育素养、合理运用多媒体等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的策略,希望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明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7(04):151-152.
[2]陈达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29,131.
作者简介
姓名:姜艳梅,(1988.09)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青岛胶州市,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班主任,所在学校:青岛时空影视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