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小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作 者:孟祥波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四小学 161300)

摘   要: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体育意识

一﹑终身体育的涵义和结构特征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的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人体的活动规律要求身体锻炼必须坚持经常,如不能持之以恒,就不能产生持续的锻炼效果。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因此,学校体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
二、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新《课程标准》给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但意志薄弱,兴奋优于抑制,单调、缓慢、持久的动作会使学生厌倦。为此,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他们为有趣的体育活动所吸引。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男生大多好表现、喜欢竞赛性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女生则大多喜欢姿态优美、韵律感强、柔韧、运动量不大的学习内容,如艺术体操、垫上运动、羽毛球等。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以大纲为准绳,因地制宜,适当地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培养兴趣,逐步养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将自我锻炼能力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当教学时先请学生们观看课件,并逐步演示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动作,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同时产生在实践中一试的欲望。当在实践时,教师只需稍加示范或讲解,较之传统教学相对而言,便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作为体育科目,特别是在室内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的体育知识直观搬上讲台。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在采用教学方式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欲明人者,先自明”。在这一点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依然是自身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应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然后才能够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地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实践也证明,教师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宽,教学效果也就越明显。教师就是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很好地融入体育课堂,使自己所掌握的体育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更使他们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更明确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如何去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体育教师必需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掌握电脑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进行获取、传播和利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师的信息素质应具有比此更广泛的内涵。体育教师只要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就完全可以掌握应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才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总之,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有意识地投身广阔的空间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