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普遍提高。言传身教,是小学班主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重视学生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提高语言的亲切性和艺术性,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才能让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越来越高,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化。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语言;科学;学生;管理
前言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让当代小学生有了更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在落实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应当在全新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更新个人教学行为与教学语言。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语言与小学生沟通,能够拉近师生距离,更能让学生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班主任言教艺术之不啰嗦
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接受教师的指正,并积极改正。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要提高个人语言的精简性,在说话时不要啰嗦,直接切入正题。小学生正处于个人发展的萌芽时期,他们具有叛逆心理,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什么都知道,但又得不到大人一样的待遇。在家中,每一位小学生都是被家人宠,被家人爱的小公主和小皇帝。具有很强的个性,最讨厌家长们啰啰嗦嗦,说起来没完没了。在班主任工作中,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认识到小学生的内心想法。在学生面前说话不得啰嗦,直入主题。以明确的教育出发点为引导,让学生在个人语言的鞭策下,接受批评,积极改正。
比如,在当前的教育实际中,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校园暴力。收保护费,便是小学阶段会出现的一种校园暴力。面对这样的事件,教师要通过沟通与学生了解情况。施暴者嬉皮笑脸地解释,这样的行为是从电视、电影里学的,本来是想和同学闹着玩,没想到他当真了。面对学生的回答,班主任应当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通过简洁的语言告知学生其个人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像“这件事情在你看来是闹着玩,但一直这样闹下去,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测。如果现在不提高警惕,不严格要求自己,你们的行为将会越来越松散”。用这样的方式告知小学生他们的错误所在,并认识到其施暴行为的严重性,才能实现班主任的学生管理目的。
二、班主任言教艺术之有尺度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教学语言,便是让学生用平和的心态去接受教师的指导。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教师要谨言慎行。在找小学生谈话时,要谨慎对待自己说出的一字一词,避免不必要的威胁与警告。如果班主任很轻易地威胁和警告小学生,小学生可能会听一次两次,但次数多了,便觉得这样的警告与威胁源自于班主任的无能。很多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总是会说“如果你再这样,如果你再那样,我就会怎么做怎么做”。这样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引起重视,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犯同样的错误。但在小学生看来,老师说出这样的话,是为了吓唬自己,他并不能把自己怎么样。教师随意警告和威胁学生,会让教师的权威大大下降,让老师说出的每一句话的分量越来越轻。长时间的警告,会使教师的言教变得苍白无力。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关注小学生敏感脆弱,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的心理特征。结合实际问题,点明即可,不必要揪着不放,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像在小学阶段,有的学生家里条件较好,他们会精心打扮自己,穿夸张的衣服,做浮夸的发型。到了高年级,还会有一些小学生化妆。面对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和谐交流。像“老师看你今天的衣服很漂亮,是你自己选的吗?这样的衣服出去玩穿很好,可以拍很漂亮的照片,但是在学校穿就不太合适了。所以下次,能不能不要穿类似的衣服来上学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通过有商有量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能够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教师观的转变,让他们认识到教师不再是拿着教鞭训斥他们的人,而是引导他们走向正轨的人。
三、班主任言教艺术之有温度
有温度的教学语言,最能贴近学生的内心。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自尊心很强。一些教师的脾气过于暴躁,总是利用不间断的批评督导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却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建议,无法做到自律。有温度的教学语言,应当具有保护这一项基本功能。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将自己的耐心、爱心和细心全部投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才能通过有温度的教学语言教育学生感化。在小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要恶语相向,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无端的指责会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长期反复的训斥会在小学生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这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在小学阶段,少数学生会有偷他人东西的坏习惯。一些小学生并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他们可能贪小便宜,借了别人的文具,总是不还。借了别人的钱,总是不还。没有经他人同意,拿了他人的橡皮。未经他人允许,拿走了他人的课本。这样的事情在小学阶段经常发生,教师要重视学生这些不规范的行为。通过日常的细心观察了解原因,在掌握基本信息之后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爱护学生为前提,维护学生自尊心为基础,与学生互动。而非指责学生,不给学生开口的机会,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时,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心虚,内心恐惧。无端的指责,会让他们的自尊心粉碎,无法再建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最近有没有借了他人的东西忘了还呀?如果忘了,一会回教室马上还给别人。以后借东西要先征得他人同意,对不对?老师相信你以后不会忘了”是更好的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把握好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学用语的尺度,利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与之交谈,引导学生发现个人问题,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有利于班主任个人工作质量的提高。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班主任的语言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动力,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仅能够优化班级氛围,还能让每一位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性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艾萍.班主任的言教艺术[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2):140-141.
[2]戴恩林.班主任言教艺术之我见[J].神州(上旬刊),2012,(3):6.
[3]赵晓云.浅谈班主任的能力与职责[J].数字化用户,2018,24(4):148.
[4]姜松梅,杨晓磊.身教、言教与责任——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