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闲读经典阅成习惯”——谈初中名著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

“闲读经典阅成习惯”——谈初中名著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

作 者:周 坚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教学内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倡导“大语文”、“大阅读”等教学理念,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是语文教师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古今中外的大量经典名著,为语文课程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素材和基础,文章针对初中名著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问题进行探讨,倡导“闲读经典阅成习惯”的教育理念,分析传统名著阅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开展名著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经典;名著阅读;指导;方法

自2017年9月起,教育部要求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校逐渐将教材版本逐步统一为“部编版”教材,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编订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研讨,能够发现当前语文教育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转化。之前的语文教学受到“减负”等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教材教学内容编订内容逐渐多样化,部分地区的教材版本编订一味求变求新,导致语文教育的基础教育功能逐渐弱化,基础性教学内容逐渐减少,学生的阅读量也大幅减少[1]。而新修订的部编版语文教材能够明显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增加,其中基础性文学内容的学习量大幅提升,名著阅读也是部编版教材所倡导的主流思想,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名著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
(一)缺乏名著阅读指导教学意识
由于古今中外具有大量的经典名著作品适宜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而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国家的作品都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很多教师认为名著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无需占用大量的课时进行阅读指导,只需要为学生制订阅读学习计划或者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便可,主要教学精力应当放置于教材教学内容中。教师缺乏名著阅读指导的教学意识,对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直观影响[2]。
(二)缺乏有效名著阅读指导方法
名著阅读指导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对于学生阅读指导作用,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文学基础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于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也会存在较大不同,如果教师不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应用有效的指导方法,便会导致名著阅读指导流于形式主义,开展教学活动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计划更是可有可无,难以实现理想的指导和教学效果。虽然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教师广泛接受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但是由于教学评价依然以考试为主导形式,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依然会受到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开展名著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记忆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甚至要求应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此种方法不仅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指导,甚至会使学生对于名著阅读产生厌烦情绪和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3]。
(三)学生缺乏名著阅读主动意识
学生是经典名著阅读的行为实施者,为保证名著阅读发挥其应用的阅读教育目的,需要学生具有开展名著阅读的主观能动意识,在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开展名著阅读,从而不断拓展自身的阅读视野,体会经典名著中所具有的文学知识及人生感悟。当前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学生的阅读量作出明确要求,仅依靠课上时间远不能够达到阅读量标准,需要学生能够在主观能动意识引导下,自觉开展自主阅读行为,将经典阅读成为自身课余生活的一种行为习惯,将经典阅读成为自身学习生涯的一部分,利用高质量的文本阅读,体现文字、语言文化对于学生思维观念以及价值理念的浸润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学生缺乏名著阅读的主动意识,将名著阅读作为一种沉重的学习认为,不仅会使其阅读效率造成影响,同时也难以体现经典名著阅读的教育意义[4]。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指导的有效方法
(一)教师强化自身名著阅读指导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自身在学生阅读指导中重要性认识,针对初中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语文学习基础、文本阅读能力,制订针对性教学计划,为学生进行优质书目的推荐,探究多样性阅读指导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进行经典名著阅读的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如针对初一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偏弱,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西游记》、《朝花夕拾》等书目,针对初二年级学生则可以推荐《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等书目,针对初三年级学生可以推荐《水浒传》、《简爱》、《儒林外史》等书目,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不同难易程度的经典名著,有益于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当前文学市场中的阅读品类众多,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可以称之为经典名著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多,学生对于经典名著缺乏了解,并不知道哪些作品适合自己阅读,哪些作品不适合自己阅读,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强化自身的阅读指导作用,能够为学生的名著阅读指引正确方向,有助于提升学生名著阅读效率[5]。
(二)教师应用有效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1.合作交流
很多初中学生自身并不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开展名著阅读也会存在畏难情绪,为促进学生能够广泛开展名著阅读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按照阅读能力均衡为原则,为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组内成员针对名著阅读展开合作。小组负责人可以进行阅读任务的划分,也可以监督组内成员的阅读进度,周期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会,在交流活动中,组内成员可以针对自身的阅读任务完成情况、在阅读中产生的感想、自主开展名著阅读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同,互相借鉴和学习高效阅读经验,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6]。
2.用心浏览
学生对于一部经典名著是否具有持续阅读的兴趣,是决定其阅读行为和阅读质量的关键,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身是否对某一部作品感兴趣,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心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抓取作品中的有效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性格特征、主要故事情节、作者的创作目的等,进而确定自己是否有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3.仔细鉴赏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由于其内容值得进行反复品位和鉴赏,名著阅读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学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下进行阅读都可能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同时基于不同的学习目的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价值[7]。教师对学生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应当重视具有目的性的名著阅读,自身的语文学习或者文学素养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期望能够在名著阅读中获得哪些收益,使阅读目的能够成为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如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常会将叙事类文章写成“流水账”,不知道如何在叙事过程中体现自身的创作情感,将个人感情融合其中,以提升创作作品的可读性,针对此种情况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莫泊桑的作品,了解和学习作者如何在叙事的过程中进行抒情,如何行云流水的进行叙述,又能够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津津有味,通过仔细鉴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鉴赏文字
经典名著的文字是值得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鉴赏的,很多学生在经典名著阅读中会存在走过场的情况,缺乏深入进行文本阅读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名著阅读中学习文学大家的文字应用方法,通过名著阅读不仅了解故事情节,还要通过名著阅读学习鉴赏文字,促进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如学生进行《红楼梦》的阅读,文中的文字表述方式非白话文,但是对作者的文字进行深入解读和鉴赏,便能够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文字之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月,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是作者对林黛玉体态的描述,似蹙非蹙、似喜非喜、娇花照月、弱柳扶风等词汇将林黛玉自身所具备的“病态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学生要在名著阅读中善于总结好词好句,应用阅读积累摘录的方式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架构,以通过名著阅读过程,不断提升其语文综合素质[8]。
(三)重视学生经典名著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兴趣是产生阅读行为的重要基础,初中阶段学生是思维意识和行为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名著阅读指导中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产生进行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之余,自主开展名著阅读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契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名著阅读学习的趣味性,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水浒传》的阅读,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影视资料的故事情节,使学生通过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进行名著的影视创作,要怎样将文字形式展示成一个个画面、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故事情节,进而在深入的文本阅读中,对比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创作剧本的写作任务,以读促写,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
(四)培养学生养成常态阅读学习习惯
为实现“闲读经典阅成习惯”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将经典名著阅读成为常态化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应用个人时间开展阅读学习,构建课上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拓展的多样化教学结构,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9]。如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主题式阅读共读任务,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和章节,但是要将自己的阅读过程以录音或者小视频的方式发布到平台中进行打卡,每天对学生的阅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鼓励,与之相应未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则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通过此种方式调动学生进行自觉阅读、自觉打卡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提升经典名著阅读的实用性特征
很多学生认为名著经典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不会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进行经典名著阅读也可以视作为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名著阅读指导活动中,可以构建经典名著的阅读与社会实际之间链接关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从而让学生改变对于名著阅读的片面认知,从而使学生愿意进行名著阅读、乐于进行名著阅读。如初中阶段学生会对爱情、人生有诸多思考,同时也会感到茫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却又会在现实生活的琐碎中感到失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阅读,让学生用审视的视角却探究主人公的爱情和人生,即使自己有崇高的理想、对生活有美好的愿景,但是面对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坎坷,依然要学会坚强,敢于面对生活、砥砺前行[10]。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坚定信念,利用经典名著实现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经典名著阅读对于个人思维意识的促进作用,体现经典名著阅读的实用性,让经典名著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
结语
经典名著阅读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认识逐步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自身名著阅读指导意识、应用有效名著阅读指导策略、重视学生经典名著阅读兴趣培养、培养学生养成常态阅读学习习惯、提升经典名著阅读的实用性特征等措施,提升名著阅读指导效能,引导学生“闲读经典阅成习惯”,以促进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颖.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指导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14):139.
[2]梁钢鸿.走近名著,走进名著,走出名著——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方法浅谈[J].大观周刊,2012,(15):174-174.
[3]易晓军.初中生假期读整本名著的方法指导 ——以寒假阅读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名著为例[J].课外语文(下),2018,(4):22.
[4]汪新爱.有效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名著阅读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30):33-34.
[5]龚晓丹.叙事学文本分析理论: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南开大学刘俐俐教授访谈[J].语文学习,2018,(2):20-24.
[6]邹云来.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8).
[7]陆红菊.精彩推荐有效阅读——初中语文“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5,(1):128-128.
[8]钱海荣.激发兴趣训练能力提高素养——以《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阅读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9):60-61.
[9]周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1):47.
[10]黄乐萍.名著阅读要落到实处——谈谈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5,(8):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