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作 者:董旭静 (乐清市石帆第三小学,浙江 温州 325608)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逐渐体现出来。利用任务教学法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有效任务的设计,帮助小学生找到信息技术学习的目标。通过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成为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究者和应用者。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保证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任务;趣味

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较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讲解,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通过任务的设置去驱动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为了有效完成任务,而积极学习基础知识,认真完成实践操作,有利于小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丰富。关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方式的开拓,才能让信息技术课堂越来越创新。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信息技术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任务设计的出发点,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认可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接受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学习任务。小学生爱学,便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学习上。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利用趣味化的任务,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利用个人知识与技能去解决问题,有助于信息技术学习成就感的产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趣味化任务。
像在讲解“神秘的暗房”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中打开文件,学习暗房特效、图层管理的具体方法。暗房特效在许多学科教学中有所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学习的技能去制作一个“猜物品”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主题,搜集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图片。通过暗访特效和图层管理等技巧的使用,将每一张图片的细微之处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去猜一猜暗房特效下面的物品到底是什么。这样的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课堂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也能促进学生个人参与欲望的提高。有的小学生喜欢动物,便选择了动物主题。通过下载多张动物照片,为其做暗房特效。每一个动物只有身体的一部分能够展示在大家面前,比如,蜘蛛就只剩下腿,大象只剩下尾巴。每一位同学都有这样的任务完成成果,让大家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并与同学们做游戏,有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趣味化,也能让学生对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任务有很大的期待。
二、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信息技术任务
每一位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统一的任务设计,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层次化需求,去制定层次化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处于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在课堂中获得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去设计难度不同,针对点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接受层次化的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
比如在学习“我的自画像”这一小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在生活中的优点,认识PowerPoint界面。通过学习,能够创建一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能够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艺术字对象。并能够根据需求适当美化文本和艺术字,会播放,会关闭演示文稿。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入手,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对于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任务:在文件夹内创建一个PowerPoint文件,并成功创建一张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任意文本和艺术字。这样的学习任务针对基础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操作与完成任务掌握基本知识点。对于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任务:创建一个演示文稿,并制定一个有主题的幻灯片。幻灯片中的文本和艺术字要按照合理的结构排列,且文本和艺术字要经过美化。完成之后,要通过播放演示文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作品。这样的任务不仅包含了基础知识内容,还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表现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态度去合理美化文本和艺术字。展示任务,也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优势展现给大家。在帮助其他学生找到学习思路的同时,让这些学生的信心越来越强,活跃课堂氛围。
三、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信息技术任务
每一项教学任务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获得必要的技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设置学习任务,教师要关注学科特性。利用实践性强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具体实际操作中加强对各项操作技巧的认知,强化记忆。在课堂时间内,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实践性强的学习任务,能够开放学生的学习思维,更能让信息技术教学越创新。
像在讲解“设计文集封面”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构思封面,学会大号字设置于位置调整,学会插入剪贴画,设计文集封面。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任务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情境,组织一次文集封面设计大赛。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文集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文集获取必要的主题信息,根据文集的特点去设计一个个性化的封面。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学生不仅需要快速构思,还要根据自己的构思内容,去获取必要的基础知识,了解各项操作的流程和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多提问,多交流,互通有无,自主完成任务,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获取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在利用任务教学法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难题,更要利用有效的任务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个人教育观念,意识到任务设计的重要性。从学生的角度去优化每一个信息技术学习任务,才能让课堂教学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群.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任务设计途径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9):22.
[2]毛学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任务设计策略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8,(9):124.
[3]王结实.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任务的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7,(12):159.
[4]刘红珍.完善任务设计,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