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医学人文精神视角下的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改革设想

医学人文精神视角下的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改革设想

作 者:梁 婕 (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530021)

      【摘要】 本文在分析七年制医学生特点和目前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缺点的基础上,从医学人文精神的视角探讨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 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七年制   公共英语   教学内容   改革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B024)  
  一、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
  七年制医学生生源好,在高考录取中属本科一批A层次。他们的文理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教育部于1995年和2001年对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两次评估,其结果均显示:七年制医学生外语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优于同年级五年制毕业生和同年级研究生。[1]七年制医学生夯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后劲使外界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自然很高。《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需要而确立的一种主要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新的模式,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人才。自身条件的优越和外界的高标准、严要求使七年制医学生具有社会期望值高、自视甚高、自尊心强等特点。他们的优越感和自我意识比五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更强,而关爱和尊重人的理念和意识则更弱。因此,以“关爱和尊重”[2]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对着眼于“高层次”目标的七年制医学生更为重要。
  二、目前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的缺点
  目前,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保守、单调、缺乏挑战性、人文性和趣味性等问题。其结果是一方面不能满足七年制医学生的需求,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语言综合技能提升的空间和幅度不大,达不到预期的语言技能提高目标;另一方面,难以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文学文化素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同样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源于很多教师和研究者们对英语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的认识问题。不少教师和研究者认为公共英语属技能课程和工具课程。针对这一认识的症结,张中载先生曾指出:“由于外语本身的功能性以及市场经济功利的支配原则的强大导向性,外语教育在当前形势下极易倾向重‘制器’轻‘育人’,重功利轻人文。”[3]然而,英语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一种工具,它本身是一种载体,承载着西方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英语具有人文通识的内涵,人文性是其本色,工具性是其特色。英语教育不仅具有传教授业解惑的功能,还应承担育人之重任。因此,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为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旨从医学人文精神的视角出发,根据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探讨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
  三、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改革设想
  以培养七年制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为突破口进行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具备精品意识,以符合其英语水平普遍较高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应把大学一、二年级每个学期均开设的《大学英语》改革为《综合英语》,并在第一学期增加《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二学期增加《英语影视赏析》,第三、四学期增加《英语文学作品赏析》。
  《综合英语》,顾名思义是把听、说、读、写、译综合起来训练,不能像传统的“精读+听力”式的分而治之,因为各技能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听读为了说写译,说写译源于听读,这是一个整体。把五技能教学内容整合进行综合训练才更符合英语水平普遍较高的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对于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笔者认为每一篇课文本身是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但《综合英语》学时紧,不可能也无须每一册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要选择,应以能够反映“关爱和尊重”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的课文为主流。与五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相比较,七年制医学生具有更深邃的思想、更活跃的思维、更开阔的思路以及更敏锐的洞察力。因此,英语教师应重点引导七年制医学生对课文中所体现的医学人文精神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十单元课文“Being Honest and Open”。课文中的外科护士关爱、尊重病人的生命,不妥协于主治医生,恪守职业道德。在正面歌颂不屈服于权贵和利益诱惑、以病人为中心、恪守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当自身利益与病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自己会如何选择?又如第一册第五单元“The Battle Against AIDS”。除讲授艾滋病的发展形势、危害及预防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医务工作者如何给予艾滋病患者、性角色错位者等特殊病人更加人性化,更加柔性的服务;在医疗实践中,如何体现对这些特殊病人特殊的关爱和尊重。通过对深层次问题的讨论,唤起七年制医学生作为“高层次”医学人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给予病人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的教学内容应注意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之比较。目前国内英语教学植入的几乎都是目的语文化,却没有相应的本族文化之比较。吴鼎民先生曾指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对外国文化重视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对自身文化的重视。”[4]这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我们的年轻一代对本族文化知之甚少,对本族的思想、精神和性格了解不深;如果引导不慎,甚至会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处在形成期的大学生崇洋媚外,无视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之比较。例如,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之比较,西方“博爱”思想与儒家“仁爱观”、佛家“慈悲观”、道家“辩证观”之比较,等等。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他民族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文化宽容精神。
     七年制医学生很有主见、也极富个性,因此英语教师在选择《英语影视赏析》和《英语文学作品赏析》的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语言知识水平等,所选内容必须具有思想性和实用性,尤以体现“关爱和尊重”精神的作品为主流。而一些以医学为背景或关于生命、人生、社会的思考的作品应是明智之选。例如: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中的经典独白TO BE OR NOT TO BE,刘易斯·托马斯的《水母与蜗牛》和《细胞生命的礼赞》、阿瑟·黑利的小说《最后诊断》和《烈药》,电影《沉默的羔羊》,电视剧《医者心境》、《豪斯医生》、《急诊室的故事》和《实习医生格雷》,等等。这些作品可使七年制医学生了解一名医学大师的综合素养并认识医药界的种种矛盾,不仅贴近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更与他们未来的职业息息相关,容易在经历和情感上引起他们的共鸣。特别是在选择《英语文学作品赏析》的教学内容是,选择以医学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消除他们对文学作品无聊、无趣、无用之偏见,让他们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实用性”,还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对文学作品的敬畏心理,享受文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文学作品美育和德育之功效。
   四、结语
  七年制医学生社会期望值高、自我感觉良好、自尊心强,有时甚至自满、自大,这不仅与以“关爱和尊重”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不相容,而且对实现其培养目标非常不利。而且七年制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水平较高,原有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充分利用英语的人文性本色,在七年制医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能够满足其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需求,以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鹏建, 郭永松, 赵士斌. 我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2:1-5.
[2] 刘德培, 陆莉娜. 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 医学与哲学, 2003, 3:5.
[3] 张中载. 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6:454.
[4] 吴鼎民. 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 江苏高教, 2005,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