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 者:杜小军 (甘肃省陇西县菜子镇浅河小学,甘肃 定西 748108)

摘   要:本次分析了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实际教学时存在的阻碍因素,并分析有效地开展路径。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初中化学

1、引言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和中考中,化学也占据一定地位,是必考的一门学科。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不太乐观,很多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没有兴趣,也不能认真听讲,导致化学水平不高。
2、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化学知识类似于数学,逻辑性较强,公式推理也比较抽象,而且初中阶段是刚接触化学的阶段,学习内容较多,也比较复杂,给初中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在刚接触化学知识的时期,教师应该重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借助趣味化学实验的形式,增加学生对课堂和试验的参与度,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引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教师,也是在新课改理念下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借助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借助实践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阻碍因素
3.1 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因为化学实验中用的很多物质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不出意外,顺利做完实验,不允许学生自主进行试验,甚至在进行示范实验时不允许学生靠近,这样虽然安全性有很大提高,但学生很难亲手安排和做成实验,没有体验感,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3.2 教师经验不足
教师对于趣味化学实验的了解不足,本身观念比较传统,所以很少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经验不足,无法顺利将课堂教学知识融入到趣味化学实验中去,导致实验内容和方法缺少灵活性,和教材上的实验内容一致。或者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趣味化学实验,但因为经验不足,而出现手忙脚乱的后果,影响学生学习和对教师的信任度,影响教师的威信力。
3.3 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主要是很多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理念下,不敢动手进行试验,传统思维模式难以打破,因此在教师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时,学生更多的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不是自主开展实验,同时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实验记录,很少进行提问或与教师互动,体现不出“趣味性”。
4、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性化学实验的有效途径
4.1 创新教学观念
开展趣味化学实验,需要减少教师演示的时间,而是要增加学生自主实验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试验,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只需要从旁指导,保证学生实验方向不偏离、安全性高、符合操作规范就可以。
比如说在学习指示剂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指示剂。
实验原理:小时候我们去野外玩,经常接触某些植物导致衣服和手上出现绿色、蓝色等颜色去不掉。这是因为很多植物都含有色素,而这些色素在酸性/碱性溶液中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用来制作酸碱指示剂。
实验器具:试管、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纱布等。菊花、胡萝卜、凤仙花等,50%酒精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
实验步骤:取菊花花瓣、胡萝卜丝、凤仙花瓣等,在研钵中捣碎后,加入5mL酒精溶液,搅拌均匀后用4层纱布过滤,得到不同的酒精溶液,分别装在试管中并进行标记。之后取点滴板,在孔穴中分别滴入HCl溶液、NaOH溶液以及蒸馏水作为对比,然后再分别滴加不同的酒精溶液,摇匀后观察颜色变化。
另外可以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植物可用于做指示剂,比如紫罗兰、牵牛花等。
4.2 创新教学方法
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还需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加以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与同学之间交流。
比如,在学习淀粉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借助淀粉和碘的反应进行物质成分的确定。
实验原理: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而VC可以继续与这个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反应,使之变为乳白色。借助这个化学知识,我们可以确定某些物体中是否含有VC。因为这个实验没有危险性,可以稍加指导让学生自主划分成两两的小组进行。
实验器具:量杯、搅拌棒、量筒、碘酒、研钵、菠菜、胡萝卜、白菜、桔子等。
实验步骤:在量杯内放入少量的淀粉,加入一定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形成淀粉溶液(乳白色)。然后滴加2-3滴碘酒,观察发现淀粉溶液的颜色从乳白色-蓝紫色。用研钵研磨小部分材料(比如菠菜叶、白菜叶、桔子瓣、胡萝卜丝等),研磨出汁液,并将汁液分别滴入量杯内,边滴入边搅动。观察发现,部分材料下淀粉+碘溶液的颜色从蓝紫色-乳白色。出现这种变化说明溶液中碘成分消失,也就是说所选的材料中含有VC。
4.3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趣味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通过观察寻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感到疑惑的地方,拓宽思维,通过收集资料和亲自验证等,解除疑惑。
比如说在生活中发现煮熟的鸡蛋蛋壳上没有痕迹,但剥开后蛋白上却有字迹。这一点也是通过一个小的实验做到的。
实验原理:醋酸可以溶解鸡蛋蛋壳,留下鸡蛋白。鸡蛋白可以在弱酸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遇到铜离子会发生络合反应,呈现出蓝色或者紫色。
实验器具:鸡蛋、毛笔、烧杯、醋酸、CuSO4溶液、电磁炉、纸巾等。
实验步骤:取一只鸡蛋,洗干净并擦干,用毛笔蘸取一定浓度的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待一段时间在醋酸蒸发后,将鸡蛋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里煮熟,捞出鸡蛋,等鸡蛋冷却后剥去蛋壳,发现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
5、结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推进新课改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玲.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研,2018,(2):113.
[2]苏日娜.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