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陶行知先生毕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给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启示是数学教学要面向生活,数学学习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高等数学 应用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他毕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陶行知的教学理念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同样,在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也意义深远。
一 、“生活即教育”——高等数学教学要面向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对此陶行知有过很多论述,其内涵十分丰富,“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给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启示是:数学教学要面向生活,要反映生活的内容,这无疑与当前高等学校所倡导的实践教育的理念一致,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创设情境,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消除学生对高等数学中抽象概念的陌生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 ”这个重要极限时,可以先举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银行计息这个例子,给出年利率:r,本金:A0,让学生计算一年后或者年后的本金和是多少,在没学习这个重要极限之前,学生只会计算单利,然后指出一年只计息一次或某个时期内只计息一次的不合理性,合理的计息方式应该是每时每刻都计息,因为每一时刻产生的利息都要计入下一时刻的本金中,也就是连续复利问题;通过这样的例子,自然而然的引出这个重要极限,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学习,自然比直接讲授这个枯燥的数学知识效果好的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补实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并指导学生带着数学思想去观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备课时充分挖掘知识的趣味因素,找一道有关本节内容的,易于理解的趣题作引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思维,是学生对 本节内容感兴趣,又大致了解本节知识乃至用途,例如,在讲授极限与无穷大量的概念时,就先给学生讲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的故事,“有一天,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个放十六粒,……按这个比例放满整个棋盘’。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粮食于是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可是兑现承诺的时候却发现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学生带着这个故事的趣味和疑问,再来学习这节知识,效果非常好。
二、 “社会即学校”——数学学习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和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社会即学校”思想给我们的有一个重要启示是:数学课堂学习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我们必须开放课堂,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教学中;设计贴近社会生活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函数的极值”这节课时,引入社会生活中一个经典的经济模型:据往年经验,校园超市每年卖水总量瓶Q,分n批进货,每批进货的量为 瓶,每次进货产生c元的进货费,库存量为批量的一半,每瓶水库存费用为a元,如何设计进货的周期或频率才能使进货费和库存费最省?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建立这个经济现象的数学模型,把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就容易多了。这样,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模型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为数学知识注入了生活的气息。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学生创新的广阔天地。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极值”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函数极值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平均成本最低问题、利润最大问题、最经济的航速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在这些实际问题中体会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创设条件和学生一起“做”数学,课堂上不能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是和学生互动起来,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散发生命的气息,才会活力四射。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在他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思想与当前高校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学习陶行知生活思想也让我们在高等学校里的学习充满生活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胡晓红,等;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90-97.124-126.
[2] 荆世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32-37.
[3] 张勇,张园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探析[J];福建党史月刊;2008(3):108-110.
[4] 董宝良,陶行知教育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