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 者:夏 萍 (深圳市宝安区海旺学校,深圳 宝安区 518101)

摘   要:小学高段语文习作对小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研究、了解、丰富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生活的能力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进而在习作工程中呈现出来。本文针对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更好促进小学习作教学效果提高。
关键词:小学教学;高段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1、引言
目前而言,在新课改的顺利推进下,语文教师致力作文教学的改革普遍提升了小学高段习作的水平,然而还是有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较为刻板、形式化,内容空洞,与实际生活脱节严重,缺乏生活的烟火气以及创新。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他们在作文中有话可写,自由地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让学生走进生活,让作文富于生活的气息。
生活化的作文习作教学能够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给其现实的指导意义,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有利于教师从多角度多方面吸取教学经验,便利地开展实践习作活动,极大地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教学相长。如何更好地推进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教学是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2、以感受、体验生活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写作素材
作文习作对于小学生来讲最煎熬的莫过于无话可说,冥思苦想半天却无从下笔,究其根源来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语文习作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无法分割开来,小学生的信息获取主要源于生活,习作内容越是贴近生活小学生的真情实感越是容易抒发表达出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耐心细致观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感动之处、悲伤之时,充分获得更多的生活素材,将这些平时容易获得的素材积累起来然后应用到习作过程中去。实践活动是鲜活的作文素材资源,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投入活动,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作业负担。例如,“母亲节”来临的前夕,让学生们在“母亲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了你内心爱母之情,就可以了。尽量减少了有目的性的写作指导,就是有指导,也是“不着痕迹”。就这次“母亲节”活动中,学生回校后,开展了以“母亲节”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课上,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所想、所说、所做的一一做了汇报。在学生们说时,简单引导他们不要离开主题就行,让大家保持交流的兴致高涨,在积累生活实践素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抒发感恩之情。
3、以感受自然、开阔眼界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写作情感
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包含着众多的写作题材和素材,而要想获取到这些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生活,在自然生活中感受生命,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感悟领会去发挥自身的写作灵感。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去当地工厂聚集区,让学生感受工业生产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活动结束回到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己参与的旅游经历,在课堂上勇于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风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会得到迅速的提升,在教学人教版“习作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草虫的村落》为例文,让学生展开对自己所见到的自然事物的描写,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展开调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作活动。
让学生深入自然与生活,在观察、感受的全过程中补足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发展自身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调查能力和资料收集能力,养成关注自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更加生动、形象、有内涵。
4、以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的写作灵感
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学生习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丰富的素材必须从生活实际中观察、感受和获取。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生动化和趣味化的习作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起他们写作的强烈动力和积极性。如在进行习作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到家之后仔细观察妈妈用洗衣液洗衣服的情境,注意洗衣液融入水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并让学生准备塑料软管、水和洗衣液;在进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吹泡泡比赛,在比赛结束之后让学生对比赛过程中的所见所想进行描述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到泡沫产生的美妙现象,在观察、比赛和想象中丰富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对教师创设的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着深刻的印象,并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与所学有机结合起来,并将这些内容“跃然于纸上”。
或许在这一节习作课之前,很多学生知道生活中洗衣液的用途,但并未仔细留意过其中产生的现象和乐趣,教师将其融入到具体的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叙述出来,并寓教于乐,提高了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和质效。
5、结语
小学高段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以感受自然、开阔眼界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写作情感;以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的写作灵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提高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蓓蕾.高年级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小学教学参考,2016(10).
[2] 黄 涛.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的操作策略探讨,教育论丛,2016(31).
[3] 杨 荧.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的操作策略研究,读与写杂志,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