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作 者:商盼盼 (山东省青岛时空影视希望小学 266300)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中语文教学是很重要的环节,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甚至是健康茁壮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前提。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的必要性
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沉淀下来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它并将其传承、发扬。
在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当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也逐渐的发生改变,但是在校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的同学对于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同学有厌学心理;还有的同学对于同学相处和交流沟通等心理建设存在问题。要教师在学校多加引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快乐学习,快乐地其他同学相处,从而在校园学习中既能掌握语文基础理论,提高文化素养,又能提升心理健康建设,茁壮成长。
二、 浅析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存在问题
1.课堂学习氛围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的小学生觉得语文知识很枯燥无味,所以会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无法完全跟老师思路走,导致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不会主动回答,甚至有可能一问三不知,导致课堂氛围死板,学生和老师都不开心,长时间下去,学生都抵触语文课更别提学习效率。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堂渗透不足
在学校中很多老师觉得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一直觉得学生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学习,因为这样的思维使老师们更多的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问题反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心理健康教育和关注。很多小学生都很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校主要是以上课和完成作业为主,并且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乖巧听话,在校的小学生一般都是整齐划一地,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没有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和特点化,也很难带动学生充满主观能动性的参与教学,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于学习还有厌倦心理。语文教学课堂中除了基础教学理论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受到极大的重视度。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的建议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它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提前将课堂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和渗透,老师从教材入手明确教学的目的,把握教材中的难点、突出重点、挖掘潜在知识,结合语文课堂内容加入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将心理健康教学故事引入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典型、易理解的,并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实例,教师抓住兴趣,提高学生认知驱动力,进而提高课堂质量。在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用能够精妙导语来使学生感兴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用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活跃气氛,深化课本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从教学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课堂中有所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建设和价值观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学习和成长。
(二)充分发挥正面评价的作用,提高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信心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作为老师会遇到各种性格的学生,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因材施教。例如,老师在面对性格羞涩,不善言谈的学生时,要尽量多的引导他们回答问题,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尽可能的鼓励他们,对他们多多进行正面肯定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老师们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这句话从一定的角度充分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正面评价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指责回答错误的学生而是要用积极向上、正面的态度去引导和鼓励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引导学生,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小学生正处于敏感期,他们的内心普遍比较敏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的正面评价学生,用肯定的态度引导学生不断地前进。鼓励会让人逆风前进,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不能小看评价对于学生造成的影响。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总是消极的,学生的自信心就会遭受到打击,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学习也很有可能产生厌恶,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将心理暗示巧妙地应用在语文课堂过程中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善于应用正面评价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老师还要巧妙的应用心理暗示。对于学生而言,不管自身的学习能力怎么样,才能怎么样,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都需要老师积极的暗示。老师要尽可能烦的利用合理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地暗示和鼓励,当学生比较害怕举手发言回答自己的见解的时候,老师可以面带微笑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不管对错,只要能够勇敢表达想法就值得称赞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胆怯这一关。大大鼓舞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生成,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这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四、小结
小学生祖国的未来,老师是文化的传播者,两者在课堂这个重要的媒介下将语文这种文化进行传承。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堂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陆飞,俞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8(29):51-52.
[2]姜建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江苏教育,2017(88):49-50.
作者简介
姓名:商盼盼,(1989.0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东营市,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班主任德育,所在学校:青岛时空影视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