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路径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路径

作 者:张翔宇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灰汤镇枫木桥中学,湖南 长沙 410634)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学路径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概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论述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路径的创新,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

1、引言
初中语文教育阶段是学生们系统掌握和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近几年,在初中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工作也加快了步伐,通过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们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构建起语文教育教学创新体系成为越来越多初中语文教师以及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新的教学创新体系必须依托多种有效的创新路径来实现,因而对语文教育教学创新路径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的。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也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在新的课程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其一,语文教学由统一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在内容设计、在对象的分类方面较为单一,采用的模式是一刀切或者统一规范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便于教学管理,但是另一个弊端是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设计学习内容或作业习题,使学生们都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学习,更加贴合因材施教、平等教学的目标。
其二,语文教学由被动填输转变为主动引导。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的形式大多是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模式,枯燥乏味,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学生们在底下似懂非懂,导致学生们参与性和主动性不强,课堂内容接受起来被动滞后,课堂效果不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将更多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深入思考,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高效课堂。
其三,语文教学由静态场景转变为动态场景。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场景都是采用静态课堂场景,这种场景相对单一固化,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需求,因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创建或利用更多的实际场景来延伸课堂,通过学习场景的延伸拓展来帮助学生们在更丰富,更动态的场景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更快速地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路径
本人就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路提出以下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策略,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1)挖掘和开发更多高效的教学资源
新的时代诞生了新的技术,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给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语文教师们可以借助这些技术硬件或软件搜索或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供日常教学使用。一方面,语文教师自身应该尽快掌握教学资源的各种应用技术,如各种互联网资源、学校教学信息平台资源、各种APP及论坛等专业类资源等等,通过将这些资源与课程教材整合起来,形成增加丰富系统的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帮助学生们能够以更多的视角或维度来看待教材中的内容,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理解能力、内容关联能力以及情感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要将语文资源的搜索和应用方法作为一项学习方法来进行教育。通过定期举办相关的交流或讨论活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实现信息或资源的共享,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尽快学会主动寻求资源来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动性。
(2)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对于理工学科而言,语文学科更加需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这一环节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多管齐下的手段,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加快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可以从课堂、阅读、写作、朗读、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等环节入手,在每个单一环节或多个协同环节中提出针对人为素养的训练题目或作业要求。比如可以将课堂、朗读环节结合起来,对于优美文段或古诗词的朗诵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评价指标上增加个人感情要素、肢体表演要素、表情表达要素等具体内容及要求,用来引导学生们提高朗诵背诵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表达的过程中加深对优美文段或古诗词的意境理解以及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有更多维度和更深入的体会,在这些学习形式及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精神和语言素养。
(3)组织丰富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课堂是有限的,但是语文学习和应用的场景是无限的,通过设计丰富多样化的语文课外活动,使语文学习场景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帮助学生们构建起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可以根据国家或社会热点来设计,如针对当下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问题组织“生态环保,语言符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用语言、图画、符号等形式来表达出对生态环保问题的看法或建议,培养学生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情感能力,并且能够将语文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挥出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在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承担起社会公民的责任,尽力构建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4、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面对当下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新转变和新挑战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更加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张磊,刘芳,《现代教育科学》,2011(12).
[2]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言艺术与语文教学,刘成慎,《科学教育》,2016.
[3]初中语文教育创新概述,周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4]语文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进行,王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
[5]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倪宝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