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阅读和写作整合教学

阅读和写作整合教学

作 者:陈玲玲 (温州新星学校,浙江 温州 325800)

摘   要:研究了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经历了课堂摹写阶段,自主阅读鉴赏阶段,自主评论创作阶段。要求读写整合课展示的不仅仅是自己针对文章的鉴赏性的批注,还得有或针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或针对文章写作手法特色的、或针对文章语言表达方式的针对性的评论文章或创作。
关键词:阅读;写作;整合;自主;课堂摹写式教学;自主鉴赏;创作式读写展示      

当新课程带着鲜活的新理念,向我们走来时,我认识到对语文教学来说,在教学实践中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改革阅读和写作课堂教学模式。现在需要构建一种现代的自主互动式课堂,一种师生互动的“网状结构”。强调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与讨论,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作出反思和评价,而且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与反思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作出调整、改进和完善。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特别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而写作需要两样东西,一是方法,二是思想。这两样东西主要来自阅读。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范本。教材中的选文,有它的典范性、权威性,它在思路、技巧、表达方面起了很好的典范作用。我们应该把把课文当作一个引子,一个样本,形成学生文学积淀的载体,并把它当作学生创新的起点。
读写整合教学首先要确立分册写作教学目标,根据总目标,把它分解明确为几个小目标,又根据课文选文特点,设计出每一篇阅读材料的作文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实现这些小目标。接着依托文本展开情景,展开画面,展开人物描写,展开心理描写等等,一者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加强理解,二者能让学生加强写作能力的锻炼,三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时,读和写应该是向课外延伸的。因此指导学生用课外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写作,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增长见识,寻找触点,即事成理,提高思维能力,克服孩子视野狭窄的缺陷。并建立学生自己固定的读者群,阅读小组分类互评互改激起学生长久的写作阅读兴趣。
为了将写作融入阅读中,尝试在课时数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在阅读的文本中寻找适合的写作教学点,利用课堂5-10分钟或课后,读写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实现写作的指导。这样既省时,又可以化写作任务于无形;同时学生又能养成经常表达的习惯,写作的意识得以强化,写作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关键的是写作的个性能得到张扬,心灵的风筝能经常放飞语言的天空,文字的鱼儿能悠哉悠哉游于思想的水中,真正让学生打心眼里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和写作,使阅读和写作成为他们日常学习的经常性的活动,信手拈来,不再苦恼、不再千篇一律。
其次,针对不同文本寻找不同读写整合点,进行实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的学生们整天嚷着“没东西可写呀”、“不会写呀”。学生的“没东西可写”,“不会写”,归根结底是他们对问题缺少思考。这样看来,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克服学生思想的浅俗和苍白要鼓励学生思想内容的创新。鼓励学生在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寻找触点,即事成理,从全文的构思上进行写作迁移。如《化石吟》,课文学习后我要求学生复原某化石当年的生活世界或以化石的口吻展示它们的心声等等,这无不与课堂教学丝丝入扣,既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深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想能力。
读写整合可以着眼于技能技巧的移植,也可以着眼于思想认识的扩展,为提升写作内涵服务。大多数极具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的教学都能达到这样的写作教学目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对思想的关注程度远甚于对完美文体的在意。”我们要让孩子有思想。有思想的办法一是增长见识,二是提高思维能力。我想这样的工作我们可以在阅读课中进行,做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读写结合让阅读教材成为学生写作的诱发因素,也就是从这里出发,学生联系起自己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有了新的创想。如八年级《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这些课文教学中读写整合的写作点是立足于人物评价。逐课完成人文精神的解读和理解后,将写作教学就定位为“他们”。
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不是靠灌输。通过说读写多种形式成功达成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坦白说看到学生这样整合后写出的文章,我是感到欣喜的,因为作文中呈现了教学的痕迹,阅读和老师指导阅读带给她的写作留下的痕迹。可见我们的文本解读内化为了孩子的认知,而这种认知除了阅读接受还有主动表达,这就是阅读教学带给她的思想的提升。
回首这两年在七八年级的教学中进行的读写整合课题实践,发现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学会了不仅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嘴巴去诉说,而且更能用脑去思考,用手去记录,用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阅读文本的需要,这更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堂里出现生命的涌动,简直就是充满诗意的求知交响曲。”这种生命涌动境界的出现,真正叩开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转动,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体验参与”的理念。  
当然几堂课的读写整合教学不可能就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年地走下去。需要建立七至九年级的有梯度的年段目标计划、学期目标计划、课时目标计划,要把读写整合看成一件平常事、日常事,天天做天天练之后,学生观察、感受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只有技巧性的东西而已。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论写作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2)
[2]王昌勇. 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初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02)
[3]怀特海智慧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编委会.阅读是最好的教育.[G].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2
[4]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