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近几年的文化热衷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06 年上半年,国家教育部专门就关于大力加强大、中、小学文化建设下发了教基〔2006〕5号文件,要求全国大、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就目前的学校文化建设得到研究而言,关于这类的书籍和文章出现不少,但是缺乏实践操作的具体研究,在学习文化建设中普遍重理论轻实践。而在理论研究中,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仍然处于一种孤立、自发的零散个体研究现状中。在出版的书籍中多半是理论上论述学校文化建设,在操作性的实践知识方面基本没有论述。具体到每个学校而言,学校文化建设层次不同,有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只停留于表面,把学校的文化建设局限于师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导致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尽如人意,没有发挥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重要论述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话题,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实践知识,以期能够为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作出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文化育人是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文化育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所学校的成功与文化脱离不了关系,文化是校园的精神所在,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它存在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对每个莘莘学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润物无声,使校园各方面品质卓然,绽放个性魅力,教育各方学子,成就百年名校。学校文化对于一所学校的意义重大,就犹如灵魂之余生命,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发挥着文化育人的特殊功能。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初中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校文化魅力无限,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每一位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初中生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教育中品学兼优,奋发向上,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1、初中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1)物质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层。它是指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包括园区环境的装点与室内环境的营造。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凝聚功能、创造功能、熏陶功能等,为当代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校园中的物质形态,比如教室的布置、校园、花草树木、校园雕塑、学校悬挂的教育横幅、图书馆等物质建设;还包括校园中传播文化的工具,例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以及显现在外的学校主体的活动形式,如激烈的田径运动会、竞赛、歌咏比赛等。
(2)制度文化,也称为组织文化、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中间层。学校的成立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之外,还要制定出学校特有的规章制度,如校园管理条例、学生手册、领导体制等,制度文化对一所学校的建立十分的重要,是学校正常进行教学的条件和基本保障。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对学校成员的约束理论,学校成员的行为在制度文化的影响下有一定的改变,在积极的制度文化约束下,学校成员在遵守制度的同时,在制度的约束下行为处事,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学校制度文化对人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有特殊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制度文化实施之前要获得校园成员的认可和遵循,在认可和遵循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制度文化的特殊教育作用,建设有魅力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从广义上而言包括了教育制度、文化、语言等,从狭义上而言包括校规、纪律、法则等,它化既包括成文的准则规定,也包括不成文的行为模式,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一个学校必然少不了优越的环节、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这些学校文化,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杂乱无序、教师的教学漫无目的、萎靡消沉,在这样的学校文化中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
(3)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隐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观念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校风、班风、誓词等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健康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教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增添一抹健康向上的色彩,使学生时刻的接受精神层面的影响。一种和谐、宽松的精神文化环境可
以把外在的学校要求内化为师生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因此,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和谐、宽松的精神文化是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2、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由于人们对于物质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导致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中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载体,而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物质文化的建设是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的建设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就目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协调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缺少了精神文化的意义,更注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不到位甚至是忽视精神文化[1]。没有了精神文化的参与,学校的物质文化就是一种形式,空有物质形式的外壳,没有精神实质的内在价值。另外,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现状中,许多学校仅仅把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把精神文化建设看成是一种管理手段,忽视了精神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大大的限制了学校文化功能作用的发挥,这是目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太过重视传承,缺乏创新和发展
当前的初中文化建设中,学校制度过于老化,重视传承,缺乏创新和发展,文化需要传承,但是文化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创新。有些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严重老化,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根本没有可行性和人文性,但是仍然存在于校园文化中,严重的打击了校园成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学校管理制度也是重于传承,新的教师管理制度不断的更新,在不合乎时代发展的管理流程之下,职责不清、胡乱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文化在没有创新和发展之中畸形发展,使得教师文化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等消极特点。在重视传承下的学校文化影响下,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子,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分数为主,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
(3)缺乏个性和特色
每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都应该是不同的,学校文化是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创行的,每所学校的师生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因此,学校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文化是一种学校自身内部形成的文化,是校园成员共同努力和创生的过程[3]。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人们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少,导致抄袭、复制学校文化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以榜样为模板,忽视了本校的自身特点,导致学校文化建设千篇一律,没有发挥学校本身的优势和特色。在生搬硬套的模仿之下,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灵活性,导致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打造没有精气神,缺少本校的亮点,缺乏个性和特色。
3、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对策
(1)“物质”与“精神”齐抓,建设根基扎实的学校文化
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中,必须要“物质”与“精神”齐抓,双管齐下,建设根基扎实的学校文化。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对校园成员的教育作用是最明显的,因此必须要加以重视和精心规划。例如在校园标志性的建筑的文化设计中,首先要正确选定标志性的建筑,使建筑发挥着熏陶、教育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对这些标志性建筑加以保护和重视,并且在新修标注下建筑时要注重充分的展示出文化内涵。例如在校园的美化、绿化中也要提出最高要求,打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可把学校文化落实在校园的绿化中,建设出魅力四射的物质文化。另外,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之于学校,相当于灵魂之于生命,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所在,是学校的灵魂[4]。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上。学校要制定积极向上的校风,如校歌、校训、校徽等,教风的建设和教师的关系重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持崇高的职业道德,坚持终身学习。学风的建设体现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的总体体现,学校要严抓“三风”建设,提高校园精神文化。
(2)“传承”与“创新”融合,建设以生为本、发展均衡的学校文化
一所学校的发展既需要稳定的基础,更需要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下,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仅要尊重历史,传承优良的历史因素,也要尊重自身的发展需要,允许变革和不同,鼓励创新,使学校文化建设紧跟时代的脚步[5]。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对于历史、传统、潜规则应该要区别对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学校本身的发展需要,建设发展均衡的学校文化。例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一些学校实物、校史、优良的教学传统应该积极的传承,最大限度的挖掘当中存在的学校文化,让这些学校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青春的魅力,随着时间历久弥新,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校园成员。但是对于一些过于陈旧、不合时宜的学校文化,应该予以摒弃或者加以修正,为学校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校文化符合时代的发展。在“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使素质教育有效落实,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秉承“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生命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理论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其最终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摆脱以分数为命运的畸形教育现状,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获得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实现学生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
(3)“本土”与“个性”共存,建设特色突出的学校文化
在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要“本土”与“个性”并存,建设特色突出、充满优势的学校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历史渊源以及师生的教育实践有所不同,导致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校文化就不尽相同。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精心设计、规范建设,使本校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达到过目不忘的惊人效果。 首先,立足现实,找准本土化生存之路。对于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历史、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要予以正确的评价,在结合实际情况之下,找出优势,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使学校文化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个性鲜明。其次,注重求同存异,发掘个性。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对待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既继承和总结学校的历史,又要进行改革和发展,形成学校未来的目标和追求。
4、讨论(小结/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颇多,如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传承,缺少创新和发展;缺乏个性与特色等,这些都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正视这些问题,采用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建设出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对策中,本文主要提出了“物质”与“精神”齐抓,“本土”与“个性”并存,“传承”与“创新”并重,三种有效的措施。当然,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深入发展任重而道远,有赖于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探讨和研究。当前初中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本,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学校精神为底蕴,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学校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带动校园成员的全员参与,使全体成员共同致力于建设卓越超然的学校文化。
参考文献
[1]叶建祥.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大学,2017.
[2] 吴相锟. 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
[3] 魏萍. 当前初中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4]张裕家. 乡镇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 杨克敏. 论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9.文化育人是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文化育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所学校的成功与文化脱离不了关系,文化是校园的精神所在,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它存在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对每个莘莘学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润物无声,使校园各方面品质卓然,绽放个性魅力,教育各方学子,成就百年名校。学校文化对于一所学校的意义重大,就犹如灵魂之余生命,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发挥着文化育人的特殊功能。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初中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校文化魅力无限,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每一位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初中生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教育中品学兼优,奋发向上,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1、初中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1)物质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层。它是指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包括园区环境的装点与室内环境的营造。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凝聚功能、创造功能、熏陶功能等,为当代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校园中的物质形态,比如教室的布置、校园、花草树木、校园雕塑、学校悬挂的教育横幅、图书馆等物质建设;还包括校园中传播文化的工具,例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以及显现在外的学校主体的活动形式,如激烈的田径运动会、竞赛、歌咏比赛等。
(2)制度文化,也称为组织文化、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中间层。学校的成立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之外,还要制定出学校特有的规章制度,如校园管理条例、学生手册、领导体制等,制度文化对一所学校的建立十分的重要,是学校正常进行教学的条件和基本保障。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对学校成员的约束理论,学校成员的行为在制度文化的影响下有一定的改变,在积极的制度文化约束下,学校成员在遵守制度的同时,在制度的约束下行为处事,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学校制度文化对人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有特殊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制度文化实施之前要获得校园成员的认可和遵循,在认可和遵循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制度文化的特殊教育作用,建设有魅力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从广义上而言包括了教育制度、文化、语言等,从狭义上而言包括校规、纪律、法则等,它化既包括成文的准则规定,也包括不成文的行为模式,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一个学校必然少不了优越的环节、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这些学校文化,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杂乱无序、教师的教学漫无目的、萎靡消沉,在这样的学校文化中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
(3)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隐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观念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校风、班风、誓词等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健康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教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增添一抹健康向上的色彩,使学生时刻的接受精神层面的影响。一种和谐、宽松的精神文化环境可
以把外在的学校要求内化为师生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因此,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和谐、宽松的精神文化是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2、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由于人们对于物质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导致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中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载体,而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物质文化的建设是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的建设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就目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协调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缺少了精神文化的意义,更注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不到位甚至是忽视精神文化[1]。没有了精神文化的参与,学校的物质文化就是一种形式,空有物质形式的外壳,没有精神实质的内在价值。另外,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现状中,许多学校仅仅把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把精神文化建设看成是一种管理手段,忽视了精神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大大的限制了学校文化功能作用的发挥,这是目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太过重视传承,缺乏创新和发展
当前的初中文化建设中,学校制度过于老化,重视传承,缺乏创新和发展,文化需要传承,但是文化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创新。有些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严重老化,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根本没有可行性和人文性,但是仍然存在于校园文化中,严重的打击了校园成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学校管理制度也是重于传承,新的教师管理制度不断的更新,在不合乎时代发展的管理流程之下,职责不清、胡乱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文化在没有创新和发展之中畸形发展,使得教师文化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等消极特点。在重视传承下的学校文化影响下,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子,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分数为主,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
(3)缺乏个性和特色
每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都应该是不同的,学校文化是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创行的,每所学校的师生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因此,学校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文化是一种学校自身内部形成的文化,是校园成员共同努力和创生的过程[3]。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人们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少,导致抄袭、复制学校文化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以榜样为模板,忽视了本校的自身特点,导致学校文化建设千篇一律,没有发挥学校本身的优势和特色。在生搬硬套的模仿之下,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灵活性,导致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打造没有精气神,缺少本校的亮点,缺乏个性和特色。
3、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对策
(1)“物质”与“精神”齐抓,建设根基扎实的学校文化
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中,必须要“物质”与“精神”齐抓,双管齐下,建设根基扎实的学校文化。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对校园成员的教育作用是最明显的,因此必须要加以重视和精心规划。例如在校园标志性的建筑的文化设计中,首先要正确选定标志性的建筑,使建筑发挥着熏陶、教育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对这些标志性建筑加以保护和重视,并且在新修标注下建筑时要注重充分的展示出文化内涵。例如在校园的美化、绿化中也要提出最高要求,打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可把学校文化落实在校园的绿化中,建设出魅力四射的物质文化。另外,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之于学校,相当于灵魂之于生命,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所在,是学校的灵魂[4]。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上。学校要制定积极向上的校风,如校歌、校训、校徽等,教风的建设和教师的关系重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持崇高的职业道德,坚持终身学习。学风的建设体现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的总体体现,学校要严抓“三风”建设,提高校园精神文化。
(2)“传承”与“创新”融合,建设以生为本、发展均衡的学校文化
一所学校的发展既需要稳定的基础,更需要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下,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仅要尊重历史,传承优良的历史因素,也要尊重自身的发展需要,允许变革和不同,鼓励创新,使学校文化建设紧跟时代的脚步[5]。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对于历史、传统、潜规则应该要区别对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学校本身的发展需要,建设发展均衡的学校文化。例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一些学校实物、校史、优良的教学传统应该积极的传承,最大限度的挖掘当中存在的学校文化,让这些学校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青春的魅力,随着时间历久弥新,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校园成员。但是对于一些过于陈旧、不合时宜的学校文化,应该予以摒弃或者加以修正,为学校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校文化符合时代的发展。在“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使素质教育有效落实,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秉承“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生命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理论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其最终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摆脱以分数为命运的畸形教育现状,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获得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实现学生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
(3)“本土”与“个性”共存,建设特色突出的学校文化
在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要“本土”与“个性”并存,建设特色突出、充满优势的学校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历史渊源以及师生的教育实践有所不同,导致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校文化就不尽相同。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精心设计、规范建设,使本校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达到过目不忘的惊人效果。 首先,立足现实,找准本土化生存之路。对于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历史、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要予以正确的评价,在结合实际情况之下,找出优势,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使学校文化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个性鲜明。其次,注重求同存异,发掘个性。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对待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既继承和总结学校的历史,又要进行改革和发展,形成学校未来的目标和追求。
4、讨论(小结/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颇多,如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传承,缺少创新和发展;缺乏个性与特色等,这些都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正视这些问题,采用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建设出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对策中,本文主要提出了“物质”与“精神”齐抓,“本土”与“个性”并存,“传承”与“创新”并重,三种有效的措施。当然,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深入发展任重而道远,有赖于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探讨和研究。当前初中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本,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学校精神为底蕴,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学校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带动校园成员的全员参与,使全体成员共同致力于建设卓越超然的学校文化。
参考文献
[1]叶建祥.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大学,2017.
[2] 吴相锟. 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
[3] 魏萍. 当前初中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4]张裕家. 乡镇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 杨克敏. 论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9.文化育人是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文化育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所学校的成功与文化脱离不了关系,文化是校园的精神所在,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它存在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对每个莘莘学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润物无声,使校园各方面品质卓然,绽放个性魅力,教育各方学子,成就百年名校。学校文化对于一所学校的意义重大,就犹如灵魂之余生命,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发挥着文化育人的特殊功能。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初中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校文化魅力无限,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每一位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初中生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教育中品学兼优,奋发向上,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1、初中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1)物质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层。它是指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包括园区环境的装点与室内环境的营造。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凝聚功能、创造功能、熏陶功能等,为当代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校园中的物质形态,比如教室的布置、校园、花草树木、校园雕塑、学校悬挂的教育横幅、图书馆等物质建设;还包括校园中传播文化的工具,例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以及显现在外的学校主体的活动形式,如激烈的田径运动会、竞赛、歌咏比赛等。
(2)制度文化,也称为组织文化、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中间层。学校的成立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之外,还要制定出学校特有的规章制度,如校园管理条例、学生手册、领导体制等,制度文化对一所学校的建立十分的重要,是学校正常进行教学的条件和基本保障。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对学校成员的约束理论,学校成员的行为在制度文化的影响下有一定的改变,在积极的制度文化约束下,学校成员在遵守制度的同时,在制度的约束下行为处事,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学校制度文化对人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有特殊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制度文化实施之前要获得校园成员的认可和遵循,在认可和遵循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制度文化的特殊教育作用,建设有魅力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从广义上而言包括了教育制度、文化、语言等,从狭义上而言包括校规、纪律、法则等,它化既包括成文的准则规定,也包括不成文的行为模式,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一个学校必然少不了优越的环节、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这些学校文化,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杂乱无序、教师的教学漫无目的、萎靡消沉,在这样的学校文化中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
(3)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隐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观念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校风、班风、誓词等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健康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教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增添一抹健康向上的色彩,使学生时刻的接受精神层面的影响。一种和谐、宽松的精神文化环境可
以把外在的学校要求内化为师生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因此,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和谐、宽松的精神文化是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2、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由于人们对于物质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导致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中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载体,而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物质文化的建设是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的建设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就目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协调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缺少了精神文化的意义,更注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不到位甚至是忽视精神文化[1]。没有了精神文化的参与,学校的物质文化就是一种形式,空有物质形式的外壳,没有精神实质的内在价值。另外,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现状中,许多学校仅仅把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把精神文化建设看成是一种管理手段,忽视了精神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大大的限制了学校文化功能作用的发挥,这是目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太过重视传承,缺乏创新和发展
当前的初中文化建设中,学校制度过于老化,重视传承,缺乏创新和发展,文化需要传承,但是文化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创新。有些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严重老化,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根本没有可行性和人文性,但是仍然存在于校园文化中,严重的打击了校园成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学校管理制度也是重于传承,新的教师管理制度不断的更新,在不合乎时代发展的管理流程之下,职责不清、胡乱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文化在没有创新和发展之中畸形发展,使得教师文化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等消极特点。在重视传承下的学校文化影响下,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子,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分数为主,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
(3)缺乏个性和特色
每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都应该是不同的,学校文化是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创行的,每所学校的师生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因此,学校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文化是一种学校自身内部形成的文化,是校园成员共同努力和创生的过程[3]。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人们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少,导致抄袭、复制学校文化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以榜样为模板,忽视了本校的自身特点,导致学校文化建设千篇一律,没有发挥学校本身的优势和特色。在生搬硬套的模仿之下,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灵活性,导致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打造没有精气神,缺少本校的亮点,缺乏个性和特色。
3、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对策
(1)“物质”与“精神”齐抓,建设根基扎实的学校文化
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中,必须要“物质”与“精神”齐抓,双管齐下,建设根基扎实的学校文化。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对校园成员的教育作用是最明显的,因此必须要加以重视和精心规划。例如在校园标志性的建筑的文化设计中,首先要正确选定标志性的建筑,使建筑发挥着熏陶、教育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对这些标志性建筑加以保护和重视,并且在新修标注下建筑时要注重充分的展示出文化内涵。例如在校园的美化、绿化中也要提出最高要求,打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可把学校文化落实在校园的绿化中,建设出魅力四射的物质文化。另外,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之于学校,相当于灵魂之于生命,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所在,是学校的灵魂[4]。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上。学校要制定积极向上的校风,如校歌、校训、校徽等,教风的建设和教师的关系重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持崇高的职业道德,坚持终身学习。学风的建设体现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的总体体现,学校要严抓“三风”建设,提高校园精神文化。
(2)“传承”与“创新”融合,建设以生为本、发展均衡的学校文化
一所学校的发展既需要稳定的基础,更需要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下,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仅要尊重历史,传承优良的历史因素,也要尊重自身的发展需要,允许变革和不同,鼓励创新,使学校文化建设紧跟时代的脚步[5]。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对于历史、传统、潜规则应该要区别对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学校本身的发展需要,建设发展均衡的学校文化。例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一些学校实物、校史、优良的教学传统应该积极的传承,最大限度的挖掘当中存在的学校文化,让这些学校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青春的魅力,随着时间历久弥新,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校园成员。但是对于一些过于陈旧、不合时宜的学校文化,应该予以摒弃或者加以修正,为学校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校文化符合时代的发展。在“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使素质教育有效落实,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秉承“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生命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理论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其最终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摆脱以分数为命运的畸形教育现状,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获得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实现学生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
(3)“本土”与“个性”共存,建设特色突出的学校文化
在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要“本土”与“个性”并存,建设特色突出、充满优势的学校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历史渊源以及师生的教育实践有所不同,导致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校文化就不尽相同。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精心设计、规范建设,使本校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达到过目不忘的惊人效果。 首先,立足现实,找准本土化生存之路。对于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历史、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要予以正确的评价,在结合实际情况之下,找出优势,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使学校文化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个性鲜明。其次,注重求同存异,发掘个性。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对待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既继承和总结学校的历史,又要进行改革和发展,形成学校未来的目标和追求。
4、讨论(小结/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颇多,如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传承,缺少创新和发展;缺乏个性与特色等,这些都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正视这些问题,采用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建设出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在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对策中,本文主要提出了“物质”与“精神”齐抓,“本土”与“个性”并存,“传承”与“创新”并重,三种有效的措施。当然,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深入发展任重而道远,有赖于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探讨和研究。当前初中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本,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学校精神为底蕴,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学校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带动校园成员的全员参与,使全体成员共同致力于建设卓越超然的学校文化。
参考文献
[1]叶建祥.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大学,2017.
[2] 吴相锟. 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
[3] 魏萍. 当前初中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4]张裕家. 乡镇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 杨克敏. 论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