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生活化,让小学美术课绽放精彩

生活化,让小学美术课绽放精彩

作 者:刘 辉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山东 济南 2514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及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要求当代学生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在当今小学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和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也日益剧增。《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注重将美术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美术、感悟生活、提高美术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为响应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大力推动美术教学向着生活化发展,这是当前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美术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小学美术生活化,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精彩变得十分有意义。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小学美术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利用美术的方法,将自己美术意识转变成美术作品,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提高创新精神。广大一线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了解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及要求,慢慢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渐渐推动美术教学生活化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美术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一、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广大的师资力量并没有树立一种开放式的美术教学理念,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学生永远是单方向被动接受,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常情况下,老师的教课方法比较传统,无法做到及时与生活联系起来。综合素养的培养期重点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在这个时期,学生可以学到很好的知识与能力。如果美术教学与生活脱离,学生就不能理解美术知识的真谛,对教学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我们应该将美术教育生活化,增加他们理解能力的同时对他们自身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鉴于这么多因素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说到美术生活化,首先可以使课程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在特定的时间,把美术知识进行实时的提炼,同时结合学生的感受和内心特点,将课程内容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然后,将课程内容与特定事件相结合,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社会中发生的新闻来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还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废弃材料就是老师学生手中的原料,加以巧妙构思,发挥自主创造能力,就可以变成我们生活中的艺术作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回收利用中发现生活的美。
二、生活化在美术课堂的应用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我们教育的中心,小学美术课程也不例外。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学习形式和对应的教学方法,是让小学科学课堂变得生动精彩的关键步骤,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那么,如何让小学美术课堂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呢?
(一) 设定生活场景,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顾名思义是我们认识某一事物或喜欢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每一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性格爱好,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符合学生心里特征和认知水平的生活化教学情景。
例如,冬天来临,小鸟儿在筑巢并且外出觅食和给孩子喂食的场景。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图解的方式细致的讲解这些鸟儿是如何完成这个过程的,让学生根据这个故事以小组的方式将整个过程演绎出来,把有意思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又如在《面具》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陈述书本上的内容,而是让他们戴上面具去表演,激发他们内心最纯正的情感,让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在玩乐之中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二)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
0-12周岁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心理和身体还没有成熟。老师应该对于教材做出适当的选择,对内容适当的调整,就地取材,带他们去自然界感受一下蓝天白云、晴空万里、鸟语花香。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的美景,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从中汲取美术知识,训练同学开创性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用双眼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心去感受世界,从而精准把握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既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现象、表现自然的审美眼光,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建设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例如,在讲解《田野的色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同学去大自然中看看,让同学们先去仔细观察田园里各种色彩的变化,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问“你在田野里面看见了哪些颜色呢?”“田野的美景是怎样构成的?”“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看到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同学们都积极回应,因为他们发现田野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 运用美术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习美术,最终是为了应用,教师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一隅三反,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美术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布艺装饰以后,把家里的旧毛巾、旧衣服等制作成花朵、小动物的形状等,不仅可以旧物利用还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乐趣。又如,春节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剪窗花,又喜庆又体现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特殊意义。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让美术课堂回到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生活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康雪燕.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4,2(7):151-153.
[2] 蒋丽清.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4,(6):78-79.
[3] 钟宇红.浅谈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102-103.
[4] 廖旭霞.对小学美术生活教学化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8(12):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