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办学规模与水准的提升,各地纷纷兴建新校区,很多学校都形成了一校二区,甚者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2011年9月我校空港校区(广西扶绥县)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一校二区的办学格局。多校区的办学模式虽然给学校扩大了办学空间,但也给学校的学生干部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学校管理者的原因等。如何在高校新校区中培养一直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为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我们当前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两校区 学生干部 管理
随着学校的发展,新校区建设是我校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的紧迫需要和必然要求。我们学校现有面积小、空间少,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改变学校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环境、扩大学校的规模、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新校区的建设势在必行。2011年3月桂林理工大学空港校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历经7个月的紧张建设2011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了一校二区的办学格局。目前共入住学生2300余人,新校区规划全部建成后,入住学生将达到1.2万人。
一、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两校区办学管理现状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现有南宁安吉校区和空港校区两个校区同时办学。两校区相距70公里,车程60分钟左右。安吉校区占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空港校区规划用地120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米,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新校区的总体规划设计突出前瞻性、创新性,着力融入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注重体现大学精神和文化蕴涵,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设计风格。
根据两校区现有的教学资源现状,安吉校区与空港校区承担着不同的教学职能。安吉校区承担着2010级的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空港校区承担着2011级的教学和日常管理。2011年9月由于空港校区刚建成投入使用,而且入住的都是大一新生,学生干部队伍的配备参差不齐,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实训室设备还不是很完善,每逢2011级数控技术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学生一到校内实训环节都会回到安吉校区进行实习实训,这不仅给两校区的教学带来不便而且也给学生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目前,空港校区除了派驻一部分管理人员外,各职能部门领导轮流带空港校区值班,除了新进的专业教师、辅导员、保卫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工作人员常驻空港校区外,其他管理人员没有安排到值班的都是当天乘车往返两校区。
二、两校区学生干部管理面临的问题
新校区建设扩展的学校的办学空间,增强的办学实力的同时,也使得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一)选拔及竞聘
1、选拔。
新生刚入校时,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因此我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采取的方式是一年级学生选拔学生会干事,空港校区在学生会干事的选拔上,由安吉校区学生会主席及各部门的部长到空港校区负责帅选,主要是通过看新生的入学档案、登记表、入会申请书,了解学生是否具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目前虽然派出安吉校区2010级的学生干部参与并组织了新一届的学生干部的选拔,确保了选拔的公平性,但后期却缺乏一个有效的考核以及监督机制。学生干部基本上一旦被选上,除非出现重大工作的错误,一般都不会被“除名”。学生会干事完全依靠辅导员老师的监督和学生自身的自觉性,新一届学生干部在没有老一届学生干部的“传帮带”下,他们的积极性难以长久维持,加上部分学生参选时动机不存,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干部工作上相互推诿。
2、竞聘。
学生会干事岗位服务满一年以上者,可参与竞聘各部副部长,部长。在竞聘前,都会预先对某一个岗位设定一些基本条件,如对学习成绩、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等的基本要求。竞聘者在学生代表大会参加公开竞聘演讲,并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最后由学生代表、辅导员一起客观地、公正地投票产生学牛会各部部长、副部长。虽然已经选出了学生会各部门的部长、副部,但是由于安吉校区没有大一新生,出现了有干部没有干事的这种格局,导致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
(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的欠缺。
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得不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部不注意发动群众,而习惯于自己统筹安排,发号施令。第二,发动群众难。有些学生虽然能够积极配合、参与活动,但有的学生缺乏责任感,对活动持旁观的态度。
2、两校区之间的学生活动需要有一个好的整合和调配。
目前学生活动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两校区之间的学生干事和个部长的工作之间缺乏更为有效的沟通机制,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在确定好各系的“ 特色活动”之后,各系的学生工作应当围绕各自的“特色”进行,本来有些工作可以放手给学生干事去做,但有些部门的部长不放心交给干事去做,挂职于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事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而有些部门的学生干部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活动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三)硬件设施及管理者的原因
1、两校区办学致使运行成本增高的同时不利于校区学生管理秩序的稳定。
由于两校区相距较远,公共交通不便,空港校区教师公寓尚未建成,大部分学生管理者和教师每天都乘坐校车往返于校区之间,学校花费在交通运输上的成本无形上升。学生管理者耗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增加,使得学生管理者的工作精力大受影响。同时,这种来回坐车往返使得学生干部队伍与老师沟通较少,学生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不利于学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空港校区学生管理机制与队伍不健全,管理实效打折。
学工部领导和各系部领导轮流到空港校区值班,奔波在两校区之间办公。同时也要兼顾并高效完成两校区的学生干部管理工作难度很大。此外空港校区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大都是新进人员,管理经验又不足的年轻老师,使得他们在校区日常管理事务方面需实时向领导汇报请示,并难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造成管理成效不佳,校区管理秩序稍显松散。
3、管理上的忽视、放松。
学生干部管理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有的学生管理者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的关注工作很多,而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教育重视不够。往往是督促学习、交代工作多,思想上提要求少,总以为他们的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放松教育管理,还表现在对他们的思想变化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教育引导。我系有学生干部假请病假、在公寓使用大功率电器等事也有发生,均是老师十分信任的“ 优秀学生干部” 。
三、两校区学生干部管理的几点对策
1、民主与集中结合,优化学生干部选拔。
在学生干部的选拔方式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干部,尽量避免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尽可能把那些自己想干,别人认为能干,实际上也会干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中,应当借助学校各项开展活动的有利条件作为观测点,在不事先告知的情况下,观察学生的行动过程,考察其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工作能力。
2、传帮带促学生干部队伍成才
树立榜样,以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新加入的学生干事,要从基础抓起,不同的部门,富有工作经验的部长或者副部长来定期到新校区带领干事开展工作,直接负责其带领干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定期向辅导员汇报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部长或者副部长传帮带应讲究的方法:传帮带要有责任心,要做到洁身自好,给新干部做好榜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引导新干部。
3、加强培训、锻炼,使学生会干部具备了常规管理工作的能力。
在空港校区可以通过培训、锻炼,使学生会干部具备了常规管理工作的能力后,可以放手让他们自主开展工作。对学生会干事要充分信任,要充分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会干事提出新的意见、建议,使其尽情说出心中的想法。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个性的潜能,培养自主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自我教育能力。
4、学生管理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
首先,学生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个人的人性魅力吸引、团结学生干部。其次,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工作方法,对学生干部的加强管理教育。再次,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给予学生干部更多的爱心和沟通,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对其成长的关注,增强工作的动力。
两校区办学给学生干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强和改进学生干部管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长期艰巨的任务,学生干部管理在两校区办学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难题,学校与师生通力合作,勇于创新,提高管理效能,推动多校区办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梅,葛敏.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标准与保障机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5月.
[2] 丁笑生, 张贺领.浅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 年5月:49-50.
[3] 杨久清.谈高职院校对学生骨干的培养[J] .职大学报,2007年第4期:122.